朱元璋为何能打下天下?朱元璋是如何解决十万
朱元璋的天下是如何铸就的?介绍其解决十万大军军粮的秘诀
朱元璋,这位白手起家的皇帝,当年在打江山时面临着要钱没钱、要粮没粮的困境。他却成功打下了江山,史料中从未记载他遭遇军粮短缺的问题。
当崇祯皇帝为军粮短缺而苦恼时,我们不禁要问,为何朱元璋却从未面临这样的困境?有人说是因为明朝末年自然灾害频发,粮食大量歉收。诚然,末年确实存在这个问题,但元朝末年同样遭受自然灾害,却依然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又有人会说,朱元璋作为农民起义军,可以随便抢粮食。真正的原因并非如此简单。朱元璋虽然也是农民起义军,但他的行为并非经常。相反,他更注重巩固根据地和与富户粮户之间的合作。
那么,朱元璋是如何解决军粮问题的呢?这要从朱升给朱元璋讲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儿歌中探寻秘密。
朱元璋通过巩固根据地来解决军粮问题。“高筑墙”意味着加强根据地的防御和粮食生产。他通过获得土地,激发了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从而确保了粮食的供应。
朱元璋向富户粮户们征集粮食,并给他们承诺。他告诉他们,只要将来得到了江山,自然会给予积极支持他的人以丰厚的回报。这一承诺极大地调动了富户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在朱元璋身上投资。
相比之下,崇祯皇帝在筹集军粮时并未向大臣们做出明确的承诺,只是要求他们“以江山社稷为重”。对于贪婪腐朽的明末官员们来说,这样的话只能是一句废话。他们没有动力支持崇祯皇帝,导致军粮筹集不起来。
朱元璋之所以能够成功解决军粮问题,并打下天下,是因为他采取了巩固根据地、与富户合作、做出承诺等策略。这些方法不仅确保了粮食的供应,也赢得了人民和富户的支持。而崇祯皇帝未能解决军粮问题,则是因为他没有采取类似的有效措施,无法调动人民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