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追星族白居易的追星族疯狂趣事
在古代诗坛的璀璨星河中,闪耀着众多令人瞩目的诗人,他们的才华和魅力吸引了无数追随者。从荆州走出的街卒葛清,以其对白居易诗歌的狂热崇拜,成为了一个独特的传奇。他将白居易的诗句刻满全身,从颈至背,三十余处,每一刻都充满了对诗人的敬仰与热爱。他的故事被人们广为传颂,被誉为“白舍人行诗图”。每当有人问及,他总能骄傲地指出每一处刻诗的位置,分享自己的喜悦。
与此历史上的追星族们也不甘落后。有人为了仰慕诗仙李白的才华,从河南的王屋山出发,历经半年,跋涉三千里,终于在扬州追上了这位伟大的诗人。而另一位重量级诗人张籍,对杜甫的诗歌怀有深深的敬仰。他将杜甫的诗集焚烧成灰烬,加入膏蜜,如同服用补药一般,每顿必饮。他的誓言让人动容:“喝下他的诗,让我的肝肠换一新!”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因擅长七绝而名满天下。尽管他被贬谪到龙标,生活艰难,但他的诗名仍然吸引无数人为之倾倒。晚唐诗人李洞对贾岛的崇拜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头巾上佩戴着刻有贾岛头像的铜片,手中持有一串为贾岛祈福的念珠。每当有人欣赏贾岛的诗,他总会亲自抄录赠送,并再三叮咛将贾岛的诗视作佛经般珍贵。
无论是谁,都比不上白居易的追星族来得疯狂。连当时唐宜宗都写诗赞美白居易的才华,《长恨歌》更是流传至日本,受到从上至天皇下至平民的喜爱。但白居易始终保持谦虚,甚至自己也成为了别人的“粉丝”。他晚年退休在家,喜爱李商隐的诗文,甚至表示来世希望能做李商隐的儿子。
这些古代追星族的故事,展示了人们对诗才的敬仰与热爱。他们的狂热、执着和真诚,都体现了诗歌的魅力与传承。这些故事不仅令人感叹,也让人思考:在诗歌的世界里,真正的才华和魅力是永恒不衰的。苏东坡:唐人的文学偶像,世代的模仿典范
白居易在唐人的心目中,无疑是一个如雷贯耳的文学偶像,与之齐名、青史留名的苏东坡,他的诗文影响之巨大,甚至波及了他的日常生活,使人们纷纷效仿。提到苏东坡,人们立刻会联想到几道以其名字命名的美食——那流传至今的“东坡肉”、“东坡饼”和“东坡鱼”。他在江苏宜兴小住时,那里有着悠久的制壶传统,于是出现了风靡全国的“东坡壶”。不仅如此,他所戴的高筒短檐帽也被士大夫们争相效仿,被称为“子瞻帽”。似乎与他有关的任何东西——一封信、一支笔、一块砚或一把扇,都会成为人们争相收藏、抢购的热门之物。
在杭州任职的苏东坡,曾有一天与友人在西湖边品酒论诗。一位年方三十的女子,深深为其风采所吸引,不顾公婆的责备,只身乘彩船前来,为他弹奏了一曲古筝。这段佳话,也成为了苏东坡众多传说之中的一段。
时光流转,年迈的苏东坡离开海南时,那里的炎热让他身着短袖。当他坐在船上,面对运河两旁慕名而来的围观人群,他幽默地说:“这么多热情的目光,可不要将我“看杀”了!”这一句话,不仅展现了他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的一面,也突显了他深受人民爱戴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