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下一片蓝海,是一亿的广场舞大妈
本文是一篇关于中国广场舞行业的研究报告,作者方惠,是一位90后的广场舞创业者。她的公司大福Darfoo推出了全国首款广场舞平板电脑。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广场舞成为了中老年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是她们释放压力、展示活力的舞台。广场舞不仅仅是一种舞蹈,更是一种社交活动,让中老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乐趣和归属感。正如一位广场舞大妈所说,如果跳得足够快,孤独就追不上她。
广场舞的源起可以追溯到华夏舞蹈的历史,但其现代形式的形成却有其偶然因素和必然的形成基础。有些人认为广场舞的起源与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的新秧歌运动有关。真正的广场舞是在2005年的创文创卫活动以及北京奥运会的全民健身活动后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推动,逐渐发展起来的。
广场舞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普及,除了层面的推动外,互联网和主要视频网站的成长壮大也为广场舞的普及起到了关键作用。许多跳舞出色的广场舞爱好者将视频上传至各大视频网站,成为了广场舞明星编舞老师。她们创作的部分广场舞教学视频的点击量甚至达到了几千万。
随着广场舞的普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大妈群体开始被各种媒体调侃,各地也偶有小区居民和广场舞爱好者因为各种原因爆发冲突。虽然各频道的节目都在尝试推广广场舞文化,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这提醒我们,在享受广场舞带来的乐趣的也需要关注其带来的问题,如噪音扰民、占用公共场所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以更加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去看待广场舞文化。和相关机构也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规范广场舞活动,使其更加文明、有序。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广场舞场所,规定活动时间和音量等。
广场舞是一种独特的中老年文化现象,它反映了中老人在追求健康、快乐和社交方面的需求。在欣赏和接纳这种文化现象的我们也需要关注其带来的问题,并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让广场舞文化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自2012年起,广场舞的百度指数持续走高,除了春节期间的短暂沉寂,其余时间均保持其独特的魅力。到了2015年,广场舞不仅登上了春晚的舞台,更是吸引了众多媒体关注,明星们也开始涉足其中,成为广场舞的代言人,参加各类综艺节目。与此国家体育总局和文化部联合发布了十二套标准动作,以规范广场舞的发展。随着文化部的多次发文倡导和引导,广场舞活动逐渐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不仅如此,众多银行、财富管理公司以及旅游公司也纷纷介入赞助广场舞比赛,使得这项运动从一个边缘文化现象逐渐崭露头角。
这股广场舞的热潮有其深厚的成因。庞大的人群基数是推动其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那些步入退休阶段的中老年人,他们成为了广场舞的主力军。退休后的他们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而广场舞作为一种兼具健身和娱乐性的活动,自然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近年来全民健身的需求日益强烈,健身相关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中老年人作为健身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健康和养生的关注度更高。广场舞作为一种难度适中、能够锻炼全身的健身运动,自然受到了他们的热烈欢迎。
广场舞的操作简单且娱乐性强。对于大多数跳舞的人来说,只需要定时到广场跟随领舞一起跳舞,无需额外的设备。舞蹈曲目的不断更新也增加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使人们能够持久地参与其中。
不可忽视的是,广场舞还满足了人们的社交需求。在舞蹈的过程中,人们可以交流身边的故事、子女的学业和孙子孙女的话题。领舞者在社交方面更是表现出色,他们带领团队参加各种广场舞比赛,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目前,广场舞的现状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最常见的稳定人数在30人左右,拥有一定的队形变化。有的舞队会收取一定的费用用于音响设备、新舞曲的购买以及教学老师的聘请。而一些舞队则坚持不收费的原则,为广大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健身和娱乐的平台。广场舞已经从一种简单的健身活动逐渐发展成为集健身、娱乐和社交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活动。随着更多人的参与和关注,广场舞的未来将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