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传统企业杀入 留给互联网公司的时间不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一些传统领域似乎还未完全融入互联网的浪潮,比如我们每天使用的家具、照明开关等。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会受到互联网的影响。相反,这些传统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谷歌的人工智能AlphaGo在围棋比赛中大放异彩,人工智能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关于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潜在危险,尽管人们还需要等待奇点来临后的答案,但万物互联的时代已经来临是不争的事实。
互联网公司纷纷布局物联网(IOT),但起步并不早。近年来,互联网+和O2O等模式的兴起,让互联网与传统企业的融合加速。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的碰撞愈发激烈,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物联网概念的提出至今,互联网公司一直在尝试与传统行业融合。大型互联网公司如百度、乐视、360、小米等都在物联网领域有所布局。他们推出的智能电视、电动汽车、车联网、无人驾驶技术等产品,标志着互联网公司正在尝试从服务人向服务物的方向延伸。
尽管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推出了自家的智能硬件产品,但多数仍是单品。比如众多公司纷纷推出网络路由器、网络摄像头等趋同产品。这让人不禁思考:这些公司更像家电卖场而非技术主导的物联网公司。从传统的互联网公司的IOT布局来看,其起步确实慢了很多。只有极少数公司如百度,推出了具有独立技术专利的产品,如车联网和无人驾驶技术。而这正是典型的物联网技术应用。
目前提出IOT概念的互联网公司很多仍停留在营销和概念炒作阶段。实际上,他们在物联网领域并未完全涉足。即便在物联网的应用上,国内依旧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在家庭影音、智能安防等方面,国外的普及率相对较高。而国内互联网公司现有的IOT产品在技术上存在一些悖论。最显著的特点是硬件+APP化,一家公司推出的智能硬件甚至不能通过一款APP实现互通。这与物联网的初衷相悖,因为真正的物联网世界应该是由无孔不入的传感器所覆盖,搜集和学习相关数据,使设备达到自动调节的目的。手机+设备的模式并非物联网的优势,反而会被逐渐舍弃。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场景不够丰富也是一大问题。他们更倾向于设计并出售单个产品或小套装来吸引用户,产生数据并吸引二次消费。但这种单品爆品的思维导致产品线单一且关联度低难以给用户带来系统级的智能家居体验。而且不同产品由不同团队甚至不同公司开发可能导致系统层面互联互动的缺失。因此当前互联网公司的智能家居产品数量还不足以支撑完整的物联网应用如从家到社区再到车联网的互通以及场景利用等需求。互联网的互动入口与智能家居的未来展望
近年来,智能设备入口论成为热门话题,人工智能的介入更是为国内互联网公司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从国际IOT智能家居应用的角度来看,国内互联网公司在策略上似乎并不擅长推出众多产品。他们更关心的是用户数据,因此倾向于将所有数据交换放到云端,但这却可能导致用户体验的下降,比如延迟、断网等问题。
物联网技术中的M2M(Machine-to-Machine)概念,指的是设备之间能够自主通讯交换信息。这需要在产品和传感器足够丰富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这意味着用户无需通过手机APP进行操作和设置。而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的加持下,物联网的未来将脱离手机和中心化的束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万物互联的高级智能。
互联网公司过于依赖数据,并强调APP的功能强大、社交和电商属性,这实际上与IOT背道而驰。在国际上,谷歌、三星、苹果等巨头虽然在智能家居领域有所收购和布局,但仍然无法称霸。而在国内,传统企业如华为正在全力投入,发布HiLink协议,类似苹果的Homekit,兼容多种通信协议,被称为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普通话”。
HiLink更多依赖于传统企业的设备支持。国内一家名为“wulian”的传统企业以超过280项产品和46项发明专利的行业第一身份加入该平台,目前估值超过30亿。在IOT的现阶段,用户的需求仍然建立在产品本身的功能基础上。在附加价值尚未凸显出来之前,传统企业多年来的产品体验积累具有先发优势,这是互联网公司所无法比拟的。类似华为与“wulian”的联手,无疑给互联网公司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未来的智能家居领域,传统企业可能会涌现出更多的独角兽。他们凭借在产品和服务方面的深厚积累,以及对物联网技术的深入理解,可能会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而互联网公司则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策略,从以数据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才能真正抓住物联网时代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