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铁电缆门:奥凯近60家买方多为“中铁系”
奥凯电缆公司:西安地铁电缆更换与全市安全生产强化行动
一场关乎城市安全和民众福祉的行动正在西安迅速展开。近日,西安地铁三号线因使用问题电缆引发社会关注。对此,西安地铁公司迅速响应,邀请国内电缆领域的权威专家及全国地铁设计、建设和运营领域的顶尖专家,针对奥凯电缆问题展开深入研究论证。
在紧张而有序的3月22日,西安地铁公司公布了他们的行动计划:他们已制定了包括《三号线奥凯问题电缆整改实施方案》在内的“1+N”系列方案,目标是彻底更换问题电缆。为了确保整改行动的高效与安全,公司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包括技术方案、材料供应在内的11个专项工作小组。在确保三号线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他们将按照“一站一方案”的原则,科学制定各站施工方案和运营应急预案,确保在100天内完成整改目标。
西安市也高度重视此事。在全市安全生产扩大会议上,市长上官吉庆强调了深刻汲取问题电缆事件教训的重要性,要求全市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他强调了安全生产责任的重要性,要求全市各部门和企业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原则,确保城市的安全稳定。上官吉庆还特别强调了对于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深入排查和整改,特别是对于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火灾等领域的重视。
陕西奥凯电缆有限公司的销售情况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个年轻的企业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惊人的销售业绩。尽管它的投产时间只有短短几年,但其销售额却在不断攀升。销售业绩的提升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对于任何企业来说,产品质量始终是生命线。希望奥凯电缆公司能够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为城市的安全建设贡献力量。
这些中铁局企业,包括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业务范围遍布全国。近日,它们涉及的某些项目引发关注,尤其是涉及奥凯电缆的项目。这些项目大多为轨道交通,分布在全国多个城市,且部分项目订单金额巨大。
华商报记者深入调查了解到,奥凯电缆曾在多个城市的项目中被使用,且被省工商局认定为“陕西著名商标”。随着西安地铁三号线的电缆质量问题被曝光,这一认定引发争议。经过调查,省工商局发现其工作人员在审查过程中存在疏忽,未严格把关,因此决定撤销该商标的认定。
省工商局迅速采取行动,成立专项调查组,对涉事企业以及商标认定过程进行全面审查。相关负责人透露,奥凯电缆公司在申请认定著名商标时,其注册时间仅一年,但在审核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疏忽,未能严格把关。为此,省工商局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追责处理,并调离具体经办人岗位。撤销了奥凯电缆公司的陕西省著名商标。
随着事件的深入,更多疑问浮出水面。新华社提出了四个关键问题:涉事企业是如何进入西安地铁项目的?为何多次发现质量问题却未能及时中止供货?注册刚满一年的公司是如何获得陕西省著名商标的?
在此次事件中,奥凯公司的商标被评为陕西省著名商标引起了广泛关注。陕西省工商局商标监督管理处处长崔亮透露,该公司于2015年成功申请并获评陕西省著名商标。背后的故事却暴露出工商部门在监管环节的疏忽。
据悉,奥凯公司所提交的申请材料显示其“五胜”商标在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内就成功注册。《陕西省著名商标认定标准及认定程序》明确规定,申请认定的商标必须已经注册三年以上。显然,“五胜”商标并不符合这一基本要求。面对这样的明显违规操作,崔亮承认,具体经办的工作人员对政策时限理解存在偏差,未能及时发现问题,表现出了“把关不严”的情况。尽管奥凯公司提供了众多权威部门的检验报告,但这并不能成为其不符合注册年限要求而获得著名商标称号的理由。
而更为引人深思的是,曾经受到处罚的企业竟然能够顶起“著名商标”的光环。工商部门对此的解释是,他们在评定前并未得知处罚信息。这不禁让人对工商部门的日常监管工作产生质疑。
除了西安地铁三号线的问题电缆事件外,成都、合肥等城市的地铁项目也发现使用了奥凯公司的电缆产品。成都轨道集团已经明确表示,将对已使用奥凯问题电缆的线路进行立即更换,并对未签订合同的单位发出不再合作的声明。这一事件无疑给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和挑战。
在此事件中,工商部门的疏忽和企业的违规行为共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对于工商部门而言,必须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管,确保企业遵守相关规定,对于违规行为必须严惩不贷。对于企业而言,应该诚信经营,遵守法律法规,为公众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而不是为了谋取短期利益而违背职业道德和法律规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市场的公平和消费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