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新政引争议监管与顺应需并举

网络新闻 2021-07-09 13:20www.168986.cn长沙seo优化

11月10日,出租车改革方案及专车管理办法为期一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工作正式结束。根据交通部公布征求意见情况可见,外界对专车监管问题最为关注。

就在一个月前,交通运输部的《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两份征求意见稿甫一发布,就引发公众高度关注和热议。

舆情监测机构红麦从10月10日专车新规征求意见稿公布至11月6日以来的舆论情况进行了汇总和梳理。基于对20000+中文新闻网站和2000+中英文报刊的监测显示,在新规发布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国内国外数千家媒体对“专车新规”高度关注,刊发报道总量超过50万次(包括电视、电台、报纸、网站、微博及微信等),数千万网民参与讨论,新闻评论、微博互动、微信转发等互动超过一亿次。

用“专车新规”关键词在百度搜索,可以找到2160万个相关网页。不同领域、类型专家对此发声百余次,十余城市通过座谈会等形式汇集民意,舆论沸腾。

据红麦监测数据显示,在微博上,超过四分之三(76%)的用户对专车新规持消极态度,而对专车新规的支持者仅占3%。在所有可检索的微信文章中,对专车新规持消极态度的文章超过八成(82%),只有2%的文章支持专车新规。这一数据体现了微博、微信与媒体舆论的整体一致性。

尽管专车新政方案尚无定论,但专车将被纳入监管已基本确定,滴滴等专车平台未来发展也备受瞩目。对此,有专家就表示,无论专车新政最终如何实施,平台方仍可选择与具有创新精神的地方政府合作进行试点,比如上海市交通委向滴滴快的颁发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

实际上,由于互联网约租车如专车、拼车、顺风车等诸多新兴业态,以共享经济的形式,极大提高城市交通资源的配置效率,改变人们出行的方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如果按照现有规定严格实施,专车平台无疑会遭到重创,平台上的私家车也将被挡在专车门槛之外。专车平台未来将何去何从?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顾大松说道,“即便行政立法出台,地方仍可有权利进行创新性试点工作。”他还说道,“像目前这样制定一个统一的规章是不大妥当的,网约车的创新和监管都亟需发挥地方主动性。

报告指出,虽然媒体报道和评论主要以是否符合简政放权、是否支持创新,对共享经济利弊等大话题着眼,但仍有几个议题较为显著,特别是专家观点更能体现针对性。得到多位专家反复关注的议题包括,专车资质认定、八年报废问题、专车价格和补贴管制问题以及新规规定与劳动法冲突问题。

《中国青年报》观点认为,问题的关键是,职能部门如何将征求到的意见分类,如何最大程度地平衡多方观点,如何从中找到民意的最大公约数。就目前而言,监管部门需要保障多方利益,而不能只关注一方的利益。同时,制定公共政策还应考虑两点,一是实,二是势。现实情况是,民众遭遇打车难,而专车的出现确实满足了大众所需,对此应支持专车健康有序发展。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政府制定意见终归到底是要保护消费者利益,但竞争是最好的监管手段。消灭长期存在的不合理的出租车运营费用,才能让出租车充分投入市场竞争。希望有关部门综合多方利益,制定符合各方长远利益的政策法规。

网络约车是新业态,契合了分享经济,是“互联网+”的生动体现。对这种大势所趋的东西,应该顺其潮流。对新业态要有新思路,不能再迷恋老办法、旧思维,正如经济学家唐元所称,“出租车行业的管理应当从过去政府高度管制的机制,转向更多的依靠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市场出租车的数量、价格和从业人员的机制。”人们常说堵不如疏,知易行难,如何对待新业态考验着相关部门的监管智慧。

王石川表示,专车究竟驶向何方,不仅需要把握住方向盘,更需要不断清理路障。符合现实又契合大势的新生事物,刚冒出来时免不了遭遇反对,也一定会走得跌跌撞撞,但只要它代表了成长的力量,终究会破茧而出。在适当监管的同时,促进其健康成长与发展,更能体现监管部门的担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6.cn 狼蚁网络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