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指挥叛军已经攻陷长安 为什么没有趁机追
介绍安史之乱:安禄山攻下长安后,为何没有追击唐玄宗?
亲爱的读者们,对于安史之乱的这段历史,或许你们心中仍有诸多疑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为何安禄山的叛军在攻下长安后,没有继续追击唐玄宗。
回溯历史长河,安禄山指挥叛军主力,以雷霆之势进攻洛阳、潼关。意图突破这两个军事重镇,直取长安。最终,洛阳陷落,但潼关因封常清的坚守,成为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在形势即将逆转之际,唐玄宗的误判与决策失误,导致了高仙芝和封长清的陨落,使得安禄山的叛军得以攻克长安,占领都城。
那么,为何在拿下长安后,安禄山的叛军没有继续追击唐玄宗呢?这其中包含了哪些深层次的原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安禄山的叛军在攻下长安时,已经耗损巨大,实力大减。尽管安禄山手中有18万兵力,但在长距离的战争中,战线越长,兵力越分散。与整个唐朝的军队数量相比,叛军的实力依然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追击行动。
以安禄山为例,他的身体状况在叛乱后期已经严重恶化,视力模糊甚至失明。再加上其子安庆绪的背叛,叛军内部的不稳定使得他们无暇他顾。唐朝名将如郭子仪、李光弼等人已经开始筹划反攻,叛军已经腹背受敌。在这样的形势下,安禄山必须集中力量巩固后方,而非追击唐玄宗。
唐朝太子在安禄山攻下长安后,已在灵武被诸将推为皇帝,改元至德。即便安禄山的叛军追到唐玄宗,也无法改变局势。因为一个新的政权已经建立,并且获得了众多将领的支持。对于安禄山而言,最大的对手已经变成了新登基的唐肃宗李亨。而李亨手中的朔方军,是叛军无法匹敌的。
尽管安禄山的叛军攻下了都城长安,但因为自身实力的损耗、内部的不稳定、新政权的建立和强大的对手等因素,他们没有继续追击唐玄宗。这段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在战争中,除了实力对比,内部的稳定和新形势的变化也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