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车司机车上住27天 (2)
疫情背景下的货车司机生存实录:从行程卡限制到行业连锁反应
自2022年3月以来,随着国内多地疫情的频发,货车司机的行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面临的直接诱因是疫情管控与行程卡的限制。当货车司机途经中高风险地区时,行程卡会出现“挂星”,这不仅导致他们被多地限制通行,甚至被强制隔离。为了避免滞留的风险,部分司机甚至选择全程不下车,吃住都在驾驶室中,开启了漫长的车内生活。
在上海、江苏等地的跨省运输中,司机们需频繁配合核酸检测,如48小时内一次,并尽量减少与外界的接触以维持“绿码”。这样的要求进一步加剧了他们在车内的生活状态。他们的居住条件十分艰苦,驾驶室空间狭窄,床铺宽度不足70厘米,只能蜷缩休息。生活物资主要以速食、自热食品为主,洗漱等基本需求只能在服务区解决。
长时间的封闭环境给司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孤独感日益增强。为了缓解情绪,部分司机甚至通过给车辆起昵称(如“解放宾馆”)来寻找心灵的慰藉。这一经历让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艰辛与不易。
随着疫情的发展,这一现象也引发了行业的连锁反应。由于符合条件的司机减少,运力短缺,上海至盐城等短途运费从原本的3000元飙升至1万至5万元,企业面临着物流成本激增的压力。司机的收入也呈现出分化趋势,少数能持续接单的司机收入短期上升,但多数司机因防疫限制被迫停运,陷入困境。
典型案例如山重的压力。比如山东的司机小尹,在疫情期间连续27天住在解放牌卡车的驾驶室中,仅通过服务站短暂补给,避免接触外界以维持运输工作。上海司机王金平在江苏滞留25天,靠自嗨锅、面包充饥,驾驶座后的窄床成为他唯一的休息空间。这些司机的经历让人心疼,也让人反思。
这一现象的长期影响深远。它暴露了物流行业在应急管理中的脆弱性。司机群体作为供应链的关键环节,他们的权益保障亟待完善。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临时安置、饮食卫生、心理疏导等问题。只有保障他们的权益,才能保障整个物流行业的正常运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关注和关怀给予这些默默付出的货车司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