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ob_flush和flush的区别(ob_flush()与flush()使用
理解并应用PHP中的ob_flush()和flush()函数
在PHP开发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即时向浏览器输出内容的情况,这时就会用到ob_flush()和flush()这两个函数。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刷新缓冲区,确保数据能够及时被发送到浏览器。
一、何时需要刷新缓冲区?
当你使用file_get_contents()和file_put_contents()这样的文件操作函数时,或者你的程序需要向浏览器进行输出操作时,就需要使用到ob_flush()和flush()来刷新缓冲区。
二、为什么需要刷新缓冲区?
在PHP中,数据读取和写入是非常快的动作。当你使用file_get_contents()读取数据后,数据可能还在缓冲区中,并未立即写入文件。同样,当你向浏览器输出内容时,如果你的程序在一个循环中,你可能希望部分结果能够即时输出,这就需要刷新缓冲区。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服务器和浏览器可能会有自己的缓存机制。比如,一些Apache的模块(如mod_gzip)可能会进行自己的输出缓存,这可能会导致flush()函数产生的结果不会立即被发送到客户端浏览器。甚至浏览器也会在显示之前,缓存接收到的内容。为了确保数据的即时性和准确性,我们需要使用ob_flush()和flush()来刷新缓冲区。
三、深入理解ob_flush()和flush()的区别
ob_flush()和flush()都是用来刷新输出缓冲区的,但它们操作的对象不同。ob_系列函数操作的是PHP本身的输出缓冲区,而flush()操作的是WebServer(如apache)的缓冲区。在一些情况下,特别是在PHP作为apache的模块运行时,flush()会通过调用apache的API来刷新输出缓冲区。
为了确保代码的可移植性,我们通常会将ob_flush()和flush()一起使用,先调用ob_flush()刷新PHP的输出缓冲区,再调用flush()刷新WebServer的缓冲区。但在其他环境下,如果只使用ob_flush(),不调用flush(),也是可以的。
正确使用ob_flush()和flush()函数,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数据的输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即时性。
编程语言
- 深入理解ob_flush和flush的区别(ob_flush()与flush()使用
- .NET下为百度文本编辑器UEditor增加图片删除功能示
- Angular4实现图片上传预览路径不安全的问题解决
- jQuery检查元素存在性(推荐)
- JS判断form内所有表单是否为空的简单实例
- thinkphp中多表查询中防止数据重复的sql语句(必看
- PHP实现基于栈的后缀表达式求值功能
- mysql实现事务的提交与回滚的实例详解
- jQuery使用元素属性attr赋值详解
- 浅谈Javascript 数组与字典
- webpack打包单页面如何引用的js
- PHP判断一个gif图片是否为动态图片的方法
- 微信浏览器禁止页面下拉查看网址实例详解
- Node.js与Sails redis组件的使用教程
- 将鼠标焦点定位到文本框最后(代码分享)
- JavaScript中的acos()方法使用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