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剪获数百万元融资,美发市场仍有一片蓝海
亿欧网16日独家消息,此前亿欧网采访素剪CEO阮洋时,其向亿欧网披露,素剪已经完成数百万元的融资,投资方为民间私人投资,该笔融资将主要用于其它城市的业务扩展和营销工作。
据亿欧网了解,素剪成立于2014年11月28日,CEO阮洋,隶属于杭州快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素剪是一家以男性消费者为主要目标群体的项目,以15元的固定价格在10分钟的时间里向用户提供剪发服务。目前服务范围包括其大本营杭州和北京上海等10个城市地区。素剪创业时的定位是专注于B端的上门美发平台,也逐步在各城市设立线下体验店,今天素剪北京中关村创业街店刚好开业,阮洋表示,线下店的目的是让用户免费体验快剪服务,好吸引B端企业级别的用户客流预定上门服务。
群狼环饲,核心优势在于B端+上门的模式
从行业上来讲,单说快剪这一模式,其实并不新鲜。亿欧网了解到,快剪虽是近两年才在国内出现,但这一模式在1995年就被日本企业QB Net验证,其旗下QB House就是一家快速剪发的理发店,也是主打每单10分钟左右,只提供最基本的剪发服务,不涉及烫染业务;再看国内市场,素剪之外还有快剪品牌星客多快剪和台湾连锁快剪品牌CQ2,都是主打10-15元快剪的概念。
面对群狼环饲,也是主打快剪模式的素剪优势在哪里?阮洋认为,相对于其它快剪模式的服务项目,素剪更为拥抱移动互联网+,提供的是面向B端用户的上门服务,这个定位使得素剪得以避开美发行业内常遇的几个阻碍。阮洋表示,一方面平台可以避免因为客流量不足而去烧钱,素剪上门2小时的服务人次是8-10人,所以用户的数量基本上是能够确定的;另一方面,上门服务提高了用户和理发师的效率,优化了服务者和被服务者双方的体验。素剪上门到公司为企业员工服务,用户在上班的间隙花10分钟理个头发,不用等也不用花多少时间;而平台上的理发师每次2-3人一起服务于一家公司,每天完成2家公司左右的单量,工作时间和白领相差无异,不用再像在传统理发店那样工作到晚上12点之后。
阮洋对亿欧网透露,目前市场上的其它的竞对项目,虽然依靠快剪这一模式解决了传统理发会员卡推销、美发价格不透明、暴利等痛点,大多还是选择了到店模式,有时候用户依然避免不了等待的过程;且对于理发师来说,每天的工作量负担依然不小。
主打男性快剪,市场重度垂直
“素剪以B端男性和儿童作为目标人群,服务的对象也是那些对剪发需求便捷简约的人,重度垂直的市场依然有很大的体量。”阮洋说,从素剪的用户面来考虑,除了企业里面的员工团队自发的剪发需求,也有两个企业用户的入口 ①企业将服务作为一种员工的福利;②企业为自己的客户提供福利,素剪会和一些早教机构合作,定期为旗下儿童提供服务。这其实已经能够保证用户基数了。
在阮洋看来,重度垂直模式的确排除了其它美发用户,就其本身的市场体量足以让企业好好发展。阮洋透露,目前平台上服务的企业周期为一个月一次,他认为目前快剪服务还没有完全覆盖这一块市场,就QB House来说,其一个月服务人次是130万人次,且在成立几年内就实现了年收入40亿日元,素剪服务的用户仅仅是一小部分。所以他希望这个行业出现更多的创业项目,能够把市场消费培育起来,把整个市场做大,这样对素剪而言,发展的环境会更好,空间也会更大。
低单价背后的盈利空间
素剪目前平台上的理发师构成有两种①平台自营的理发师资源;②整合理发店的理发师资源。据阮洋介绍,现在全国范围内服务的理发师有500多人,尚有很多理发师资源还没有利用,而全职理发师占比是10%-15%左右。阮洋说素剪只和理发门店合作,理发师由门店老板统一管理,老板根据具体情况派出理发师提供上门剪发服务,来增加门店收益,而素剪则通过和理发门店分成的方式来获得盈利;平台上的自营发型师也是通过与素剪平台各自分层来计算收益。阮洋给出的数据是平台通常会提取15元的10 %到15%的分成,剩余部分归美发师和美发店所有。
虽然客单价的确很低,整个服务项目的成本低,平台基本上不需要大规模的支出,唯一的成本可能消耗在线上的运营和新城市业务初期的拓展上面。“盈利还是很有空间的,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收支持衡”阮洋说,素剪已经度过了创业的第一步——生存,接下来要思考的是如何更好的发展。所以前期对融资的需求并不迫切,此次融资资金,不是用来维持生存的,而是用来做的更好的。
与现下受欢迎的“海底捞”精细化服务模式相比,快剪模式的确显得更简单粗暴,用户对这种服务也是褒贬不一。,创业不就是这样,能够抓住市场的空白,能够抓住核心用户的需求,就有生存的空间,也有存在的价值。亿欧网认为,评判创业企业时,不要偏执的给其定下一个标尺,去说这个模式好,另一个模式不好。只要是能够对生产关系发生良性作用,能够把握用户消费痛点,它生存下来了就是它的本事。而素剪到底会走的哪一步,亿欧网也会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