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告主眼里,移动营销就是精准与效率
2005年有一本叫做《隐形冠军》的书,作者赫尔曼·西蒙通过对德国400多家卓越中小企业的研究,创造性地提出“隐形冠军”(Hidden Champion)的概念。书中通过大量数据和事实论证了德国经济和国际贸易的真正基石不是那些声名显赫的大企业,而是在各自所在的细分市场专注和低调的中小企业,有的甚至占据了全球95%的市场份额(比如德国卷烟机械生产商Hauni)。这一现象在美国,在亚洲也都普遍存在。当大多数移动营销从业人员盯着品牌广告主预算的时候,有另辟蹊径的企业已经将目光投向这些“隐形冠军”的区域广告主,用“本地化”这个钥匙,开启了一个移动营销新天地。
等风来 移动营销内核不在概念
移动营销在过去的两年中有着迅速的发展,这其中尤其是移动广告的程序化购买,连续两年保持了120%的增长。几乎人人都知道随着用户的注意力从PC端大量转移到移动端,注意力高度分散,想要靠门户网站广告、视频网站热门剧集前贴片广告覆盖主流互联网用户的效果远不如PC时代,移动碎片化的环境也意味着在移动端,几乎不会存在一家或几家独大的超级移动媒体。而在营销“食物链”的最顶端,品牌广告主并不会因为移动媒体得到的注意力增长,而投放同样比重的广告在移动端。这种注意力与营销需求的不匹配,是移动营销的时机未到,也是移动广告即将迎来“下一个风口”的良机。
虽然移动程序化购买风头正劲,中国移动数字营销市场不容置疑的现状就是,有业内人士认为,至少还有三到五年,移动程序化购买才能够获得更大比例的市场预算份额。这个更大比例,也许是与现在PC端程序化购买持平,也许是反超PC。
对品牌客户的市场教育是加速移动程序化购买大风来临的办法之一,对大多数移动广告公司来说,风没刮起来的时候难道要苦熬吗?移动程序化购买的市场教育也不是那么简单,因为移动媒体环境复杂、用户行为属性判断依赖大数据,而对大多数广告主来说,大数据是一门很难掌控的“新学科”,这就导致了移动程序化购买效果不透明、流量真实性及精准性存疑。
从需求出发 本地化是服务区域客户新爆点
对一线城市的品牌广告主来说,移动程序化购买的概念或许已经被爆炒了一阵子,但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效果。而全国区域的三四线城市,有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他们同样有移动营销需求。全国各个区域有着不同的市场环境,所以点媒自2013年提出的本地化移动广告细分市场,将注意力集中在有移动推广需求的中小企业身上。正因为低调和务实,使得三四线城市的广告主有着明确的KPI,不管是提升下载装机量,还是直接在线下单购买,区域客户与点媒各地区团队的点对点直接沟通,有效避免了有中介机构参与带来的沟通时间精力和成本的损耗。
区域客户与大品牌广告主最大的区别,本地化的移动推广,可以用更简单直接的办法看到效果,因为通常区域客户的推广渠道非常有限,在其他渠道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成单量有大幅度上涨,那么效果来自移动营销服务商就能够得到证实。说到底,从区域客户想要的效果出发,逆推产生效果的原因是可控的。
三四线城市客户虽然单个体量小,需求明确单一且整体基数大。在点媒创始人刘杨看来,“即便是全国性品牌,其营销也开始偏向于本地化,不同地区用户的文化习俗、消费特点都不一样,需要差异化的营销策略;而一些本地化企业,比如当地的房地产企业,其营销需求更是紧紧针对本地区域内的用户。”
品牌广告主需求 将从RTB+PPB模式获利
其实,移动营销从需求角度讲,一是区域客户务实的效果需求,二是大品牌客户对于自身形象的广泛宣传,对于品牌形象出现的媒体环境,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这是品牌需求的重点,业界普遍预测将通过RTB+PPB的模式解决。
所谓RTB就是Real Time Bidding实时竞价,是一种利用第三方技术在数以百万计的网站或移动端针对每一个用户展示行为进行评估以及出价的竞价技术。与大量购买投放频次不同,实时竞价规避了无效的受众到达,针对有意义的用户进行购买。
而PPB则是Programmatic Premium Buying程序化优选购买,广告主定义他们期望的受众,系统帮助其找出优选的媒体来购买受众,为广告主提出最优媒介计划,并通过程序化购买方式执行,并按照期望的周期反馈监测结果。
这个程序化购买的方案,实时竞价比较好理解,性价比高,覆盖面大。程序化优选属于媒体库存是预定好的、固定好的、一个买家对一个位置。媒体的优选弥补了公开交易的RTB数据精准上的不足,保证媒体环境的纯净,相应内容有目的投放,保证效果,使得移动广告投放得到优选。RTB模式保证了品牌传播的广度,尽可能多的接触到目标受众;PPB模式保障品牌传播的优质环境与品牌的契合度。RTB+PPB并行,可以实现传播数量和质量的平衡。
本地化,RTB+PPB两个要点解决了大多数移动营销广告主的迫切需求,接下来,就是安静地等待移动生态产业链上越来越多的公司,来拥抱这两大趋势,一同扩大移动市场的“预算蛋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