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在线」 | 你看不到的创业大街:70岁与30岁

软文营销 2021-07-09 20:32www.168986.cn短视频营销

不久前,钛媒体编辑陈拯花了3天时间跟少女CEO徐可去体验创业生活,有了「在线」影像栏目的第一期。钛媒体「在线」力图准确记录互联网中那些在线的个体初生牛犊的创业新贵、名利场上的资本明星、聚光灯下的高官巨贾、籍籍无名的程序员、运营狗、极客、风吹日晒下的快递员……他们的生活被互联网改变,他们的瞬间,都值得被记住。

这次我们的镜头聚焦中关村创业大街,这里的咖啡馆正呈现出一幅众生相。在自上而下支持全民创业的今天,创业的真相,跟你在媒体上所见的励志故事「草根创业CEO拿到千万融资」、「一款App改变千万人沟通方式」、「80后CEO跟随习大大访美」相比,完全是另一幅模样

「在线」第二期人物初来创业大街的两位“新人”

在北京,随便走进一个咖啡馆,都能听到有人在谈在谈融资,谈项目,谈互联网的成功神话和小道八卦,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咖啡馆尤其如此。这条街是暧昧的,它让人感觉到那些神话触手可及,它似乎是时代的中心,即使不断有人离开,也阻止不了不断到来的人。《在线》第二期,主角就是两位刚刚到创业大街的“新人”,我们并不想预设一个怀疑的立场,也无意于框取他们或许艰难的时光,我们只想记录。

睡在咖啡馆沙发上的70岁老人

11月4日,70岁的王修煜,从焦作坐了9个多小时硬座到了北京,下车后直奔中关村创业大街。

他想找一笔资金,把自己关于风电、水电的研究成果付诸实践。直到11月16日,这么多个晚上,他都蜷缩在创业大街某个咖啡馆靠墙的沙发上过夜,早上醒了就吃一碗泡面,然后去高校、能源公司、创业大街的投资机构推广自己的成果,晚上回来就和咖啡馆里形形色色的人聊自己的项目。

“我从《新闻联播》知道这个地方可以找到投资人。”但老人对此有些失望,事实让他觉得这里找不到。老人说,自己年轻时在银行做信贷工作,退休后潜心研究了20年,他坚信自己研究出来的新型发电设备,可以为电力事业带来变革。为了等到一个答案,他一度退掉回家的车票。

在北京12天后,他得到了自己还比较满意的结果,“学校的教授比较赞赏我的想法,现在我更有信心了”。

11月11日,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某咖啡馆,王修煜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研究项目。他这几天不厌其烦地向周围地人讲自己的项目。据媒体报道,2014年1月份,王修煜申请了7项相关专利,这些专利都已经通过了审查,进入了公示阶段。,在这条街的这些天,他拿着材料找到投资机构,对方几乎都会告诉他「项目不对口,没法进入筛选」,这让他很失望。

咖啡馆里,一个创业者听了王修煜“找不到投资”的感叹后,提出给他看一看手相。他告诉王修煜,投资机构都有年龄筛选,以70岁的年龄,不太可能拿到钱,“你每天念三遍佛经,别吃肉,也许可以等到好运”,他给王修煜支了一招。

这个咖啡馆,客人只要花30块钱,就可以在沙发上睡一晚。王修煜在这里睡了12晚,桌上放着的,是他从家里带过来的行李,一个背包,一个纸袋,一个水壶。

每天早上7点左右,王修煜醒来,洗漱都在咖啡馆的洗手间完成。

他从家里带了17块方便面块到北京当早餐和晚餐,午餐他会到外面小馆子解决,这些泡面吃完后,他又到路边小摊上买了几个饼替代。他说自己并不十分富余,“能省就省吧”。

到北京,除了到创业大街找投资人,王修煜还尝试寻找做能源研究的高校和机构,以及一些相关企业。他觉得自己的成果,如果付诸实践,可以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我关于风电的项目,至少可以提高发电量50%,降低装备制造成本40%”,这些也是支撑他有信心到北京活动的重要原因。

老人对北京的路不熟,出门也基本靠步行和公交车。他从中关村上了114路车,去位于朱辛庄的华北电力大学,他想去那里找找大学教授。

第一次去找大学教授的路上,他说,晚上失眠了,没睡好,公交车的路程1个多小时,他一路打起了盹。

从校园里出来后,他很高兴,他找到了学校里一个能源研究机构,里面有几个博士生在办公,领导不在,他把自己的材料给了博士生,对方说,会递给领导,等领导回来看了材料,会有人跟他联系。

他把第二天回家的车票退了,在北京等专家教授的答复。

等了两天,还是没等到答复,他收拾好东西离开创业大街的咖啡馆,决定再去一趟,“要是没会到里面的专家教授,我就在学校附近找个小旅馆住下来等”。

这次,王修煜见到了风电、水电的教授,对方对他的成果表示欣赏,王修煜与教授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探讨,“风电的专家说,我的想法要先做样机,大概20到30万,他建议我找到投资人,然后找到买家,这件事就能办”。

王修煜对这个结果很满意,专家的认可,对他鼓舞很大,他决定先买票回家,再想下一步。

在咖啡馆摆棋局寻人的“创漂”

可以这么解释创漂为了创业而漂泊异乡的人。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6.cn 狼蚁网络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