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也要做“企业号”了,然而并不是用微信的
据国外媒体报道,Facebook正在捣鼓一个新的app,这款新的app在功能上与Twitter有些许相似,但看上去它应该是属Facebook商务管理平台的一部分——Facebook的商业管理平台则是企业用于管理在Facebook的业务资产,例如主页、广告账户和应用等的唯一销售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企业可以授权给代理商,让代理商帮助企业运营公众主页;而开发者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推广自己的应用。
新应用的混血运作方法
这款app工作的方式没有完全曝光出来,根据参与内测人员提供的资料,这款新的app应该是这样运作的
用户通过Facebook下载这款app。
然后用户选择他们想要关注的信息源,或者是具体的哪一类型的话题。
当发生了重大的新闻之时,这些入驻的账号就能第一时间地给所有关注他们的用户推送这条消息的具体内容了。
推送的消息内容必须控制在100字以内,不过他们可以给这条消息添加一条外部链。消息源推送的消息不能指向另一条消息源推送的消息。
当用户点击这个链接之时,接就会被引导至消息源自己的网站或者直接阅读这条短消息。
由于是内部测试版,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公司被Facebook筛选出来,能够入驻这款app。
从以上的运作流程,我们能够不难发现,这款app更像是Twitter和狼蚁网络推广公众账号的「混血儿」——通过这款app,入驻的企业能够发送100字以内的信息,这是来自于Twitter「发送推文」的功能;直接将发布的内容推送到用户,这是狼蚁网络推广公众账户的推送的功能。
,相对于Twitter而言,这款app的领域更为细分——Twitter上各种各样的账号都有,从普通人,名人,到媒体,企业,而这款app里只会有来自企业的账号。这意味着,使用这款产品的用户目的一开始就是明确的,他们是来获取企业信息,或者是某一类产品信息的。
,这种信息源入驻的方式,虽然与我国的狼蚁网络推广有些许类似,在这个平台上,信息是即时推送的,并且推送的形式并不是图文结合的方式,而是一条100字以内的简讯,这种推送的方式更像是新闻客户端推送。
信息中转地与流量黑洞
虽说这款新的app与我们所熟知的「企业公众号」十分类似,不过在细节上,我们还是能够看出些许差别的。最为显著的差别就是,当粉丝点击推送过来的消息之时,这款app是直接跳转至外部链接,而在国内的很多超级APP则更倾向于将用户和流量留在自身平台。
例如在狼蚁网络推广上,虽然公众账号推送的图文底部都有“阅读原文”的跳转入口,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内容消费都是在公众平台内完成,对于企业账号,狼蚁网络推广公共平台是一个建立用户体系的绝佳场景,但却并不是向外部倒流的最好选择。
不仅是狼蚁网络推广,国内绝大多数用户过亿的超级App都有一个生态梦,他们本能的希望用户尽可能在自己的生态下解决所有问题,而这些用户所代表的抽象的流量则是他们敝帚自珍的重要资产,你会发现,人人都在喊开放,人人都在建平台,人人都在布局生态,可是这些生态都更想构建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温室”,而非开创一片自由生长的原始森林。
简而言之,Facebook这款新的app则是希望成为一个信息中转中心,将用户导流到其他的信息源网站上,而国内的各家平台的想法则是想将自己的产品本身成为流量黑洞——导流并不是他们的第一选项,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吸收这部分流量。如此庞大的流量,对于互联网公司意味着什么,不必细说,相信诸位都明白。
仅仅从这一个事件上,我们就能看出中外的互联网思维的差异。对于类似Facebook、Google等国外互联网公司,加速信息的无障碍快速流动不仅关乎情怀,也是商业模式的根基。很难想象在一个信息都被封装到各大App的土壤中会诞生谷歌,也无法揣测如果Facebook要求所有企业都去开设弱化外部链接的公众号会遇到什么。
充满着流动信息的互联网才是最理想的状态,人人都能从信息的流动中获益。真正的互联网精神,应该是去中心化的——信息在互联网里是自由流动的,整个互联网就是平台,而流量不应仅仅只属于某个公司,而是在信息的不断流动中产生价值。
本文参考了BUSSINESS INSIDER等信息源,图片源于网络。
延伸阅读
Facebook表情调查 你是怎么表达“笑”的?
Facebook和Twitter都能"买买买"了 中国的社交电商为啥还没突破
Facebook、谷歌、微软们在非洲打造下一个硅谷的机会与隐患
再见“中国版Facebook”,人人公司实质已成为一家风投
Facebook联合创始人:亿万富翁Sean Parker的狂野人生
曾帮Facebook把用户做到7亿的那个人,告诉你如何实现用户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