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奴到底是什么人 唐朝贵族为什么以昆仑奴为
走进历史的长廊,有一词激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昆仑奴”。初识于影视作品《词》中,一位少女在逛街时,被一款与众不同的面具吸引,那面具背后隐藏着一段古老的故事——昆仑奴。
初次听闻这个词,我就被其深深吸引。影视作品中,那位耐心解释卖面具人的话语中,透露出的是一份古老而又神秘的文化气息。我好奇地思考,这些被称为昆仑奴的人们,究竟与昆仑山有何渊源?
历史的知识如同一把钥匙,为我揭开了这一神秘面纱。原来,这里的昆仑并非我们熟知的昆仑山。古籍记载,林邑以南的人们,因肤色黝黑,通称为昆仑。林邑,这一曾经的国度,如今在越南中部。那么,传说中的昆仑应该是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一带。
所谓的昆仑奴,应是当地的原住民。他们皮肤虽黑,但从理论上说,仍属于黄种人范畴。令人好奇的是,这些平平无奇的东南亚土著为何能在大唐时期受到如此追捧?答案在于其稀有性。在当时交通不便的条件下,从东南亚千里迢迢来到长安的昆仑奴数量极为稀少,甚至可能出现有价无市的情况。拥有一位昆仑奴,对于贵族而言,无疑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昆仑奴不仅数量稀少,而且经过专业训练,性情温顺。他们中的肌肉发达者,作为护卫令人瞩目;擅长歌舞者,更是成为贵族的宠儿。这些都极大满足了贵族们的虚荣心。唐朝时期,圈养昆仑奴成为贵族的一种时尚。这也得益于唐朝的一个政策空隙——法律不允许地主豪强将平民收为奴隶,但对于海外购买的奴隶却没有明文规定。这为贵族们购买昆仑奴提供了法律上的便利。
尽管昆仑奴深受大唐贵族喜爱,价格高昂,但他们始终是贵族们用来彰显财富和地位的工具。他们是有钱人家特殊的奴隶。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关于一个种族的历史记忆,更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变迁和文明发展的曲折历程。走进历史的长廊,我们会发现每一个细节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故事等待我们去探索发现它的独特魅力和内涵之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