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婴为何改称为秦王而不是秦三世呢 现实却是这
介绍秦王名称背后的故事:从荣耀到衰败的历程
秦始皇为何选择称“皇帝”?这是他独创的称呼,反映了他对自身功绩的极高评价,以及对江山延续万世的美好愿景。现实却与他的想象有所出入,“皇帝”之名仅经历二世就因一位大臣的决策而改回了“秦王”的称呼。这位大臣便是赵高,他的影响力达到了顶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赵高的上位之路并非坦途。在沙丘之变中,他凭借一手策划的阴谋,成功让胡亥继位。胡亥对赵高极为信任,将一切政务交予他处理。这使得赵高的权力逐渐膨胀,诛杀异己,甚至将秦王室子弟诛杀殆尽,为攀登丞相之位不惜陷入不义之渊。
在赵高掌握大权后,秦朝局势动荡不安。百姓不堪暴政之苦,起义频发,诸侯国纷纷复立。赵高眼见乱世却喜上心头,觉得时机已到。他命女婿阎乐冒充农民军进宫刺杀胡亥,再让在宫中任职的兄弟赵成做内应。胡亥在阎乐的威逼下自尽而死,赵高手执玉玺,准备登基。
赵高在大臣们心中的地位并不稳固。他见朝堂之上忠良与阿谀奉承者共存,知道自己难以得到天下人的信服。于是,他找到了秦皇室中的公子子婴,准备让他顶替胡亥为君。但赵高深知此时的秦朝已大不如前,于是建议子婴恢复使用秦王的称号。
赵高的野心并未就此止步。他留下空着的皇帝位置,为将来自己称帝铺平道路。然而他未曾料到,不仅是天下人要杀他,连他亲手扶持的傀儡子婴也欲除之而后快。
子婴对称号并不在意,他更在意的是除掉赵高。他与自己的儿子和侍卫密谋,计划刺杀赵高。赵高在前往登基大典时,被埋伏的侍卫群起而攻之,刺死在殿上。子婴随后走出,宣布赵高的罪行并诛其家族。
子婴诛杀赵高后尚未来得及重新登位,刘邦便率军攻入咸阳。刘邦并未杀子婴,但不久项羽又攻破咸阳,火烧秦朝宫殿,子婴也悲惨地成为了秦朝的殉葬人。这一段从秦王到皇帝的历程,见证了秦朝从荣耀到衰败的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