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啥派遣关羽于华容道截留曹操
历史上的华容道并没有传说中的故事发生。在赤壁之战后,真正追击曹操的是刘备亲自率领的军队,他们追至云梦大泽(华容县附近)。当时,曹操用老弱病残填坑逃脱,刘备未能及时追上。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被派去华容道截留曹操的情节,似乎是为了突出两个重点:首先是诸葛亮的智谋。诸葛亮不仅预测到曹操会走华容道,还预测到曹操会选择有烟雾掩护的路线,更预测到关羽会释放曹操。这种安排凸显了诸葛亮的智慧和策略。其次是关羽的义气。面对可以俘虏天下第一大将的机遇,关羽因念及旧情而放走曹操,展现出其深厚的义薄云天之情。
这只是表象之下的一种解读。从《三国演义》的各个版本以及现在的视角来看,诸葛亮派关羽截留曹操或许还有私心。诸葛亮在派遣关羽前,让其立下军令状,并与刘备私下沟通,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华容道之战回来后,诸葛亮假装要处罚关羽,最终被刘备劝阻。这样,关羽欠了诸葛亮和刘备双份的人情,武圣人在他们面前毫无还手之力。
在赤壁战后,诸葛亮联合东吴、借东风立下了大功,再通过华容道之事削弱关羽的威风,使得他在刘备军中成为首屈一指的军事天才。刘备对此心知肚明,但却默不作声,更对诸葛亮倚重有加,不敢有丝毫怠慢。
回顾历史记载,人们普遍认为诸葛亮之所以派关羽守华容道并故意放走曹操,是因为担心曹操一死会引起北方的动乱。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北方乱只会增加刘备的机会,那么他为何还要放走曹操呢?从史书记载来看,并非诸葛亮不想杀曹操,而是没有机会。山阳公载记中描述了曹操的船只被刘备烧毁,他带领军队从华容道步行返回,途中遇到泥泞道路不通,又遇到大风,使得他的军队几乎无法前进。即使诸葛亮想杀曹操,当时的环境也不允许。
《三国演义》中的华容道故事既有历史的真实背景,也有文学的虚构和演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和智谋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