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成为托孤大臣后都做了哪些事呢?
在乱世之末,诸侯割据的背景下,汉朝贵族后裔的两位英雄意外地相遇了。他们立志报效朝廷,开始了充满坎坷的征途。当时,他们恰逢率领十八路诸侯会盟的盛况,凭借关羽、刘备的威名,他们逐渐崭露头角。他们的道路一直充满起伏,寄人篱下,直到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一切才迎来了转机。
诸葛亮的智谋卓越,使得吴蜀大军节节胜利。在诸葛亮的策划下,刘备成功占领了荆州、西川,与曹操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关乎蜀汉命运的关键战役是“夷陵之战”。这场战役决定了魏蜀吴三国的格局。南郡太守曾向刘备警告过不宜攻打的理由,他担心这会动摇整个蜀国的江山。刘备最终未能听取劝告,导致了兵败永安。
公元223年,刘备因夷陵惨败而病入膏肓。在临终之际,他托付诸葛亮以重任。这段托孤的佳话流传千古。刘备的托孤之词情感真挚,让诸葛亮倍感压力。他承诺竭尽全力辅佐刘禅,甚至愿意为之献身。刘备的聪明才智体现在他在托孤白帝城之时的话语中。他对诸葛亮说,如果刘禅有能力,就辅佐他;如果没有,就自行决断。这句话让诸葛亮背负了巨大的责任和压力。
诸葛亮在之后的岁月中,致力于两件事:军政管理和连年北伐。他的完美主义人格源于“效忠以死情结”和“克复中原情结”。诸葛亮的追求完美让他承担了过多的责任和压力,导致他身心疲惫,过早退出历史舞台。另一方面,这也让蜀国后期缺乏明主和能将,国力衰微。
刘禅继位后,对诸葛亮深为信任,将一切军政事务全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这无疑给了诸葛亮更大的自由空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当时太子刘禅不在身边,刘备的遗言“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并非随意而言,而是以诏令的形式正式发布。这表明刘备对这件事极为认真。刘备的担忧并非针对诸葛亮,而是针对他的儿子刘禅。他知道刘禅性格软弱、能力有限,所以他在临终前的一切思考和安排,都是为了守护他辛辛苦苦打拼得来的蜀汉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