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睡眠窒息症
睡眠窒息症:一个多维度的
睡眠窒息症,又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在睡眠中频繁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的疾病。其根本原因在于上呼吸道部分或完全阻塞,导致气流受限。今天,我们将从多个维度深入这一病症。
一、分类与病理机制
1. 阻塞型(OSA):这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比超过80%。主要是由于咽喉部软组织松弛,如舌根后坠和扁桃体肥大,导致气道塌陷。在睡眠时,呼吸气流受到阻碍,引发鼾声强弱交替甚至暂停,同时伴随血氧饱和度的下降。
2. 中枢型(CSA):此类型由呼吸中枢神经信号异常引起,常见于中风、脑创伤或慢性心肺疾病患者,约占10%。
3. 混合型:这是阻塞型和中枢型的结合,通常以阻塞型为主。
二、典型症状与危害
核心症状包括夜间频繁憋醒、打鼾(伴随呼吸暂停)、晨起头痛、白天嗜睡或疲劳、注意力下降。长期并发症涉及多个系统:心血管系统可能出现高血压、冠心病等;代谢紊乱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风险增加;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有夜间猝死的风险。
三、诊断与治疗
1. 诊断标准:多导睡眠监测(PSG)是主要的诊断工具,它能记录脑电波、血氧饱和度、呼吸流量等参数,评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鼻腔镜或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评估气道解剖结构异常。
2. 治疗策略:除了生活方式干预,如减重、戒酒、采用侧卧睡姿以减少舌后坠外,还有器械治疗和手术治疗。持续正压通气(CPAP)是中重度患者的首选,通过气压维持气道开放。口腔矫治器适用于轻度病例或下颌后缩患者。对于明确解剖结构异常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如扁桃体/腺样体切除、颏前移术等。
四、高危人群
睡眠窒息症的高危人群包括30岁以上人群、男性(患病率是女性的2倍)、肥胖者(BMI≥30者风险显著增加),以及具有短颈、下颌后缩、鼻中隔偏曲等解剖因素的人群。
睡眠窒息症是一个需要多学科综合管理的疾病。通过早期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对于患者来说,了解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法,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是战胜疾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