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节日 汉族清明节历史由来简介
奇闻怪事 2025-04-13 21:17www.168986.cn生活小妙招
我国传统礼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代,历经二千五百多年的积淀与传承。清明,作为传统的节气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每逢清明时节,气温回升,大地春耕春种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民间有着“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农谚。“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也成为了人们的一种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明与寒食节逐渐融合,寒食节成为了清明的别称,也演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种习俗。这一天,人们不生烟火,只食用寒食以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
关于寒食节的由来,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妃子为了争夺王位,设计陷害太子申生,导致申生不幸身亡。申生的弟弟为了躲避灾难流亡在外。在他流亡期间,曾经忠诚追随他的臣子大多离他而去,只剩下少数人仍然忠诚不渝。其中一人名为介子推。有一次,流亡中的重耳因为饥饿濒临死亡边缘,介子推毅然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烤熟后献给重耳食用,以救其性命。十九年后,重耳回国继位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在执政后,对曾经陪伴他共渡难关的臣子进行封赏,却唯独忘记了介子推。有人提醒晋文公介子推的付出与牺牲时,晋文公深感愧疚,立刻派人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介子推却婉拒了邀请。晋文公亲自前往邀请,却发现介子推已经背着母亲躲进绵山之中。于是,晋文公派出御林军在山上搜索却无果。有人建议放火烧山以逼出介子推,晋文公采纳了这个建议。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后,人们发现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然离世。晋文公深感悲痛欲绝,安葬遗体时发现了介子推留下的衣襟上题有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君主的忠诚和对清明的期盼。
上一篇:上海最贵的餐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