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杰出作品,创作于淳熙元年(1174年)。此词不仅是辛弃疾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时代背景的深刻反映。全词借登临赏心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对家国的深深忧思。
一、创作背景
在辛弃疾南归后的岁月中,南宋朝廷的主和派占据了主导地位,其抗金主张长期被忽视。赋闲十二年后,他于淳熙元年登上建康赏心亭,远眺这片破碎山河,情感复杂难平,遂以笔墨抒怀。
二、内容概述
上片,词人以雄浑之笔描绘出辽阔苍茫的江南秋色,暗喻山河破碎的悲凉。他运用拟人手法,将远山赋予生命,表达国土沦丧之痛。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景象,烘托出游子漂泊的孤寂凄凉。词人通过看吴钩、拍栏杆的细节,展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与无奈。
下片,词人运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志向。他不效仿张季鹰弃官归隐,坚守抗金信念;批判那些苟安享乐之徒,彰显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借时光流逝、北伐无期的哀叹,深化忧国之思。全词以无人理解的孤寂收尾,呼应全词悲愤基调。
三、艺术特色
辛弃疾在此词中巧妙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将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他善用典故,既表达心志又深化历史厚重感。全词的基调悲壮激昂,豪放沉郁,动作细节如“栏杆拍遍”“吴钩看了”等,都凸显辛词的豪放风格。
四、主题思想
此词通过登临所见,深刻表达了辛弃疾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愤懑、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中原的渴望。词中揭示了英雄失路的悲剧时代,展现了辛弃疾深沉的爱国情怀。
五、相关考题
在分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表现手法及情感时,我们可以从动作描写和情感两方面入手。“看吴钩”暗喻报国无门,“拍栏杆”则以肢体语言强化了作者的愤懑之情。这一动作描写不仅表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孤独和激愤,还与下片的典故形成呼应,深化了全词的意境和情感。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全词情景交融、用典丰富、豪放沉郁,深刻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与家国忧思。作为后人,我们不禁为这位英雄的词人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