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原文
《吕氏春秋》与《列子·汤问》中的伯牙与知音子期故事
在远古的时代,有两位传奇人物——伯牙与知音子期。他们的相遇,如同琴瑟之音与和谐旋律的结合,流传着一段千古的佳话。
伯牙擅长弹奏古琴,他的琴音宛如高山流水,韵味深长。而他最难得的知音,便是子期。当伯琴鼓琴志在高山时,子期赞叹道:“善哉,巍峨雄伟,如同泰山之巅!”当伯牙弹奏流水时,子期又惊叹:“善哉,汤汤流水,如同江河之奔!”伯牙心中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旋律,都被子期深深领悟。
人生中的离别与失去总是突如其来。子期不幸离世,让伯牙深感世间再无知音。他心中悲痛,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理解他的琴音。于是,他决定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弹奏。他认为,自己的琴声没有了知音的欣赏与理解,就如同失去了灵魂。
在不同的版本中,《吕氏春秋》更多地使用“锺子期”这一称呼,而《列子》则更多使用“钟子期”。虽然文字上有些许差异,“太山”与“泰山”亦是通假字,但其核心意义并未改变。而《列子》版本则在细节上更为丰富,如伯牙游于泰山之阴的遭遇暴雨等情节,尽管如此,其核心依然是围绕着“鼓琴”、“知音”与“绝弦”展开的。这些细微的差别并不影响整个故事的魅力与。
伯牙为纪念子期所作的诗歌,流传后世,表达了他对知音的深深怀念与感慨:“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这首诗作,不仅是对子期的怀念,更是对世间知音难寻的无奈与慨叹。在这首简短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伯牙深深的哀思与感慨。他的琴声虽美,但无人欣赏和理解,如同破碎的瑶琴一般孤寂。他感叹世事无常,知音难寻。这样的情感表达,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伯牙与子期的深厚友情和他们对知音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