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为什么叫嘉平月
奇闻怪事 2025-04-11 13:50www.168986.cn生活小妙招
秦朝的历史背景中隐藏着一则关于“嘉平月”的传奇故事。在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因民间流传的“神仙真人歌谣”中出现了“嘉平”这一词汇,秦始皇为了寻求吉祥瑞兆,特别下令将农历十二月,即传统的腊月,改称为“嘉平月”。这一改名不仅仅是出于一种皇权的象征,更是对美好愿景的追求。
与此道教典籍《茅君内传》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与“嘉平”由来密切相关的传说。在秦代,有一位仙人茅蒙在华山得道成仙,据说他在农历十二月乘龙升天。为了纪念他的事迹并祈求平安吉祥,百姓纷纷效仿,在十二月举行祭祀活动,而“嘉平”二字恰好寓意美好与平安。从此,“嘉平”成为了人们对岁末祈福、来年安康的美好寄托。
随着历史的演进,汉代恢复了腊月的旧称,但“嘉平月”并未被遗忘,它仍然在文献和诗词中作为雅称出现。比如清代文人顾禄的《清嘉录》中便明确提到“十二月为嘉平月”。甚至在宋代诗人陆游的《残历》中,我们也可见到“岁晚嘉平速”的诗句,这表明“嘉平”在文人传统中仍具有深远影响。
“嘉平月”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时间符号,它更是承载着古代中国的祭祀文化和道教信仰。它反映了古人希望通过岁时节令与天地神灵和谐相处的宇宙观。每当岁末,“嘉平月”的称呼都让我们回想起那段融合政治意图、道教传说和民间习俗的历史。尽管现代多用“腊月”,但“嘉平”作为雅称仍在文学和文化中被广泛沿用,成为中华岁时文化一个独特而富有诗意的注脚。它不仅让人们回想起那段辉煌的历史,更提醒我们珍视传统、敬仰自然、追求和谐。
上一篇:土伦试剂鉴别葡萄糖和果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