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国:历史上存在最长的国家,立国一千九百年
薛国,这个位于古代黄河下游的小国,隐藏在今天的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张汪镇一带。虽然历史悠久,却鲜为人知,似乎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未曾被主流史书如《史记》的“世家”或《左传》的“风土记”所详细记载。薛国的传奇故事,却在其它的史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据《滕县志》记载,薛国历经夏、商、周三代,传承了六十四世,国祚长达一千九百年。这个小小的国度,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堪称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薛国的起源与颛顼帝密切相关。《通志》记载,颛顼帝的小儿子阳被封在“薛”,成为薛地的始祖。到了夏朝时期,阳的十二世孙奚仲也因其杰出的造车技术而被封在薛地。奚仲不仅是中国造车鼻祖,他的后裔仲虺还是商朝的开国功臣,为薛国的延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仲虺的后裔与周文王有着深厚的亲戚关系,这使得薛国在周朝时期得到了周王特别的保护。周武王封仲虺的后裔任畛为侯,封地仍在“薛”。薛国的命运在周显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发生了转折,齐国灭掉了薛国。
薛国公子登逃亡后,曾在其他国家做官,后来被封到沛地。公子登率族人迁居沛邑,以祖先原来的封国“薛”为姓氏。后来,薛国旧地被封给了田婴,号“薛公”,薛国的统治阶层由此改为家族统治。
孟尝君田婴是薛国的杰出领导者。他招纳数千贤士,得到诸侯的争相帮助。在他的治理下,薛邑逐渐强盛,甚至出现了“天下知有薛,不知有齐”的局面。孟尝君加固城池、发展商贾、减轻赋税、重视农桑,使薛邑的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孟尝君去世后,齐国担心薛邑继续做大做强,于是联合其他国家灭掉了薛邑。秦国灭掉齐国后,在薛国故址设置薛郡。历经两汉、魏晋时期,薛郡改为薛县。
尽管薛国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消失,但它的传奇故事和丰富历史仍然被后人铭记。这个小小的国度,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辉煌的历史,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