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有德是孔子后人,为何却拒绝拜孔庙呢?
明末之际,一位名叫孔有德的武将横空出世。他出生于辽宁铁岭,出身矿工,未曾受过文化教育,但却精通弓马之术,骁勇非凡。起初,他投靠于一位大将之下,因其才干与忠诚,深受器重,甚至被收为养孙。
当这位大将遭遇不测之时,孔有德在吴桥发起了兵变。之后,他从山东登州渡海归降后金,其忠诚与勇猛使他获得了恭顺王的封号,成为明朝降将中独一无二的王者。汉军重组之际,孔有德被编入正红旗,显赫一时。
入关之后,孔有德随其胞弟征战四方,镇压起义军及南明武装力量。三年辛勤征战后,他因功被封为平南大将军,继续南下攻打南明小朝廷。对于明朝,他毫无感恩之情,却为新主子竭尽全力,迅速攻占了湖南等地。顺治五年,孔有德被册封为定南王,并携带家属出征广西。
在当时的军事规则中,将领出征是不允许携带家属的。家属被留下作为人质,以防将领在外生变。清廷对孔有德的特殊待遇显示出了对其深厚的信任,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孔有德背叛明朝的彻底性。
孔有德对南明君臣展开了猛烈的攻击。顺治七年,他成功攻克桂林,将镇守此地的南明重臣全部处死。随后他遇到了强大的对手——南明大将李定国。在严关之战中,孔有德遭遇大败,走投无路之下,选择了放火自焚,终年五十岁。他的英勇行为赢得了清的赞誉,被赐予“武壮”的称号。
尽管孔有德在清朝获得了王爵的地位,但他一直被民间所鄙视。有人评论说,“崇祯年间三大叛臣中,孔有德居首恶之位。”孔有德自我吹嘘为孔子后裔,但因其实与名誉不符,被孔子后人所不承认,《孔子世家谱》中也没有他的位置。南明大臣更是对他嗤之以鼻,讥讽他“无辱先圣”。
据传,有一次孔有德路过曲阜,想要拜访孔庙。因其品行不佳、德行有亏,族人坚决不允许他进入孔庙。他们紧闭大门,并严厉呵斥他不得再妄称自己为孔子后人。这一事件进一步彰显了他品行的不端与人们对他的普遍鄙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