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白起拒绝带兵出征是什么原因?
今天,我将为您详细解读一个备受喜爱的历史故事——白起的故事。这位秦时名将,战神之名威震诸侯列国。在与赵国的战斗中,他坑杀降卒四十万,展现出无人能敌的军事才能,也因此被封为武安君。在长平之战后,白起的命运却发生了转折。
长平之战,赵国捡了个大便宜却付出了代价。冯亭,这位上党的郡守,为拉拢赵国,提出了一个看似诱人的计划:割让上党给赵国。这个看似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秦国出兵攻打上党,目标却是整个赵国。赵国还没来得及享受上党的回报,就陷入了与秦军的对峙中,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在这场长平之战中,白起的目标远不止是一场战役的胜利。他计划分兵几路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这无疑是一次里程碑式的挑战。赵国的实力不俗,而且有几位大将坐镇。要想打败赵国,必须先解决这几位大将。在离间之计奏效后,白起看到了绝佳的机会。长平之战后的休整期间却错失了这个良机。秦国的上层决策者们选择了与赵和解,割让了一些城池以达成和平协议。这让白起感到非常失望和挫败因为他之前的努力都被否定了。此后大将白起与丞相范睢之间更是结下了私怨。
和平协议真的能够万事大吉吗?显然不是!在同年的九月秦国再次出兵攻打赵国都城邯郸。此时的白起因病未能成行他上奏秦王指出了时机已经错失如果联合诸国一同攻打秦国的结果将堪忧。然而秦王依然坚持派兵攻打结果正如白起所言。当秦王再次要求白起出战时他以生病为由拒绝这进一步激怒了秦王最终导致了白起的悲剧结局。
白起的战功是实实在在的一刀一枪打出来的但在长平之战后开始走下坡路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朝廷内部的争斗和误解导致他的意见被忽视甚至遭到打压。最终这位战功赫赫的战神因为不合时宜的言论而退出了历史舞台让人不禁感叹他的悲凉命运。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和历史的无情也让我们更加珍惜那些为国家付出一切的英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