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一理念深深烙印在中国革命实践的历程中,成为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这一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原则,它的核心内涵与历史脉络究竟如何呢?让我们来一竟。
一、历史渊源与理论提出
这一理念起源于毛泽东同志的深刻思考。早在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原题《调查工作》)一书中,就明确提出了这一论断。它的提出,是为了批判当时红军内部盛行的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倾向,呼吁人们要深入实际,开展调研,掌握真实情况。而在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更是身体力行,亲自开展寻乌调查等大量基层调研工作,通过这些实证研究,他得出了“离开实际调查即产生唯心指导”的重要结论。
二、核心思想内涵
这一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方法论。它强调,“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的末尾而非先头”,要求我们坚决反对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断,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客观规律。更重要的是,它将调查研究提升到了革命斗争的指导原则的高度,明确提出“中国革命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一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创新。
三、现实指导意义
这一理念在当代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持续指导着新时代“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要求我们在面对改革发展中的新难题时,更要深入实际,开展调研,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作为“深入群众、实事求是”的实践路径,它的精神实质仍被广泛应用于基层治理和民生问题解决领域。每一名工作者,都应当秉持这一理念,深入群众,了解真实情况,为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一理念,是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之一。它体现了中国人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和思想路线。在新时代,我们更要深入学习和贯彻这一理念,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为中国的改革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