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闹钟做定时 大臣们是如何按时上早朝的
探索古代大臣的早朝仪式:起床时刻的奥秘
对于古代大臣如何按时上早朝这一问题,许多读者都深感兴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寻这个话题,为大家揭开这一历史神秘面纱的一角。
说到按时起床,不禁让人想起白岩松的一句话:“一个企业如果开始强调打卡,那么这个企业就开始走向衰落。”确实,按时上班的前提是需要人们按时起床。在古代的典籍中,有记录显示,大臣如果上班迟到,将会受到罚俸的惩罚。虽然唐朝确实因为种种原因走向衰落,但李亨并非昏君,而是有一定的治国之明。
言归正传,我们来聊聊古代的“叫起”制度。
一、鸡鸣与起床
说到“叫起”,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一种动物——鸡。温庭筠有诗云:“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我们可以看得出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与鸡的习性密切相关。在古代,动物叫起床是一种常见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在山谷隐士中,他们往往以鸡叫为晨,猿鸣为夕。
二、更夫与鸡人
我们在电视剧中经常看到有敲着锣的更夫。事实上,在古代,人们根据鸡叫的生活习性,衍生出了鸡人这一职业。鸡人通过模仿鸡叫或者发出特定的声音来叫人们起床。史书记载,有些鸡人的声音婉转如鸟鸣,可见他们的口技非常出色。
三、传呼报时与更鼓
除了更夫和鸡人叫起,还有大街上专门司职报时的人互相传呼的方式。到了唐朝,一位大臣觉得满大街的呼声有些麻烦,于是向皇帝建议发明更鼓。在长安城,每条大街上都设立了更鼓报时,每个更鼓都有专门的负责人。
在官宦人家,早晨的起床仪式更是不可或缺。仆人会在主人门外叫起,服侍主人更衣,确保主人准时上朝。
古代大臣的起床和早朝仪式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生活气息。从鸡的鸣叫、更夫的传呼到更鼓的敲响,每一个细节都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大臣们能够按时上朝,履行自己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