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许多货色输送在矮温情况下发生了相似于
【警惕!】跨境购物需注意,包裹可能携带新冠病毒!专家这样建议
随着冬季的到来,许多货物在低温环境下的运输出现了类似于冷链输送的传播环节,使得境外物品成为新冠病毒载体成为可能。近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对高危入口冷链食物执行中转检查的报告,相关中转检查从11月16日零时起实行。
中国疾控核心流通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指出,除了冷链运输外,其他涉及国外的货物也应当加强检测。那么,如果有外国的货物被新冠病毒污染了,它们传染给人的概率大吗?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吴尊友博士,听听他的解答。
吴博士表示,境外物品成为新冠病毒载体需要特定条件,传播概率取决于病毒的传染量以及人员接触频次。在冬季低温环境下,物品的传播特性与冷链运输相似。收到来自境外的包裹时,存在感染病毒的风险。
为了减少这种风险,吴博士建议,收到包裹后,可以使用含酒精的湿布或湿纸擦拭外包装,处理完包裹后要洗手。从事与境外包裹接触的快递员属于高风险人群,他们必须注重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注重手卫生,避免触摸脸、鼻子、眼睛等部位。他们还应定期进行核酸检测,至少每周一次。
接通输送部也发布了二份防疫指南,进一步规范口岸和冷链食物运输的防疫工作。指南要求,在冷链物流过程中,货物应避免直接接触地面,司机及随行人员应避免与门卫值班员、工作人员发生不必要的接触。口岸工作人员应尽量避免与海员直接接触,入口冷藏集装箱拆箱作业中,工作人员应相对固定,并至少每周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跨境购物需注意,收到包裹时要保持警惕。尽管境外购物带来了便利,但我们也要时刻关注安全问题。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防疫工作,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