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髀算经》,原名《周髀》,是中国古老的天文学与数学巨著,成书的大致时间被定在公元前一世纪。它是被尊称为“算经的十书”之一的瑰宝,于数学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于其成书的精确时间,历史学界有着不同的观点。一些人推测它孕育于周朝,最终完成于西汉;另一些人则大胆推断其问世时间甚至早于纪元前的一千年。尽管成书时间的具体细节尚存争议,但无可争议的是,《周髀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数学著作之一,它的出现无疑为我们的数学史增添了浓厚的色彩。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另一部重要的数学著作《算术书》竹简于一九八三年在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被发现。经过学者的仔细考证,这部著作大致成书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前186年之间。《算术书》涵盖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包括整数与分数的运算、几何级数以及利息计算等。根据现有的历史记载和学术研究结果,《周髀算经》的成书时间早于《算术书》。尽管《算术书》也拥有非凡的学术价值,但《周髀算经》依然被尊崇为我国最早的数学著作,它的光芒在数学领域里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