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忧参半的社区共享经济路在何方?
社区共享经济:一场温情与创新的融合之旅
如果不是再三在“小e管饭”上确认地址,很难想象坐落在北京安德鲁斯庄园内的联排别墅,那飘散着四川麻油和红辣椒香味的私厨龚女士的家和工作场所,竟是一处共享经济的缩影。这里,美食的诱惑与暖意交织,勾勒出一个共享经济的增量市场——社区共享经济的崭新画卷。
社区共享经济,宛如一场温情与革新的融合之旅。作为新型经济模式,共享经济的核心在于在供需不平衡的市场中优化资源配置,刺激消费升级。在消费品市场中,共享经济表现为物品使用权的流转,比如通过滴滴出行轻松出行,实质是将库存的使用权按需分割给不同需求的用户。而在社区服务中,共享经济更是大放异彩,实现了独特内容共享、趋于零边际成本、满足长尾需求、增加人文关怀等革新意义。
这种共享经济模式在长尾需求中实现了目标人群差异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式”的生活方式似乎成为了主流,但人情味却开始变得稀缺。中产阶级尤其愿意以金钱换取时间和品质生活,于是洗衣、家政、美业、烹饪等都可以在共享平台下单满足个人或家庭需求。这些需求极具个性化且分散,是典型的长尾分布。注重品质与人情味的消费者群体正是这些长尾需求的源头,也是消费升级的主要动力。他们追求的不只是质量和营养,更是建立人与人之间新型的关系和情感,让生活更富有趣味和人情味。
社区共享经济也通过属地化就业实现了最佳人力资源配置。受计划生育政策等影响,我国能够提供社区服务的新生代劳动力存在严重缺口。而社区共享经济模式下的新型平台则充分利用了当地的闲散人群,如专职太太、退休人员等,他们时间充足,熟悉社区,有交际需求,也不在乎个人收入。这种就业模式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实现了人力优化配置,还提高了用户满意度。
更值得一提的是,社区共享经济提升了人的价值和时间,实现了社区社交本质。这是一群经过精选的、追求精致生活的社会精英群体,也是企业服务中的稀缺资源。他们是很多品类的主力和先锋人群,也是新产品/新服务的率先体验者。他们追求的不只是简单的服务,更是服务背后的情感传递和生活品质。他们注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一致性,追求建立价值空间,让生活环境、语境和情景与之相匹配。
社区共享经济是一场温情与创新的融合之旅。它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也注重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让生活更加有趣和充满人情味。这种新型经济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服务业的供给模式,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他们渴望尝试新鲜的事物,引领并追逐着时代的潮流,欣然接受新型的社区服务模式。他们对美的追求不仅仅停留在肤浅的表面,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和配套设施的体现,例如私厨。他们在社区生活中长时间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急需打破邻里间的社交隔膜,加强与周围人的联系。我们有多少人已经很久没有了解隔壁邻居的生活了呢?这与人类作为群居动物的基本需求相悖。而社区共享经济的出现,打破了社区内邻里之间的社交隔阂,让邻居们在空闲的时间里相互连接,满足了他们的社交欲望。
最典型的例子是社区烹饪,像“小e管饭”这样的平台,集结了社区中的美食爱好者,利用他们的空闲时间和厨房资源,分享美食制作技艺。他们向周边居民、白领等上班族提供私厨美食服务。数据显示,O2O服务的未来趋势是更多的服务将由邻里之间完成,占比将达到80%,而剩下的20%将由专业保姆等服务人员完成。社区共享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邻里间的情感交流,同时也能带来经济收益。
类似国外的私厨平台Munchery的兴起,也为我们展示了社区共享经济的巨大商业价值。社区共享经济不仅满足了个性化、多样化和自由化的社会需求,而且在社区服务内实现了更节约的时间、更优化的资源配置、更灵活的就业。这是对原有行业的革新和提升。
社区共享经济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作为一个增量市场,不是所有企业都能轻松分享这块香馍馍。许多企业在尝试社区共享经济时遭遇了挫折,如家装360、美丽专家、简部网、懒日子、配配、泡宠网等,许多企业纷纷倒闭。这冰火两重天的社区共享经济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规模化与低频次的取舍是社区服务业态面临的一大难题。一方面,企业需要追求规模化覆盖以提升利润率;另一方面,部分项目和细分市场本身不具备高频消费属性,如美发、保洁等。这些行业的单次消费金额不高,消费频次也较低,这使得投资人对此市场持谨慎态度。部分项目缺乏消费场景,现有的线下消费模式已经覆盖且极易替代,比如社区购物、美甲、地板打蜡等。社区共享经济需要在与传统门店争抢客源的想方设法提高用户的消费频次及单笔交易额,这无疑是难上加难。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必须在关键环节做好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成功的出路。社区共享经济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抓住机遇,做好策略调整,就有可能迎来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