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看好互联网+
近期我读到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不看好微商》的文章,它引发了我对互联网+领域的深度思考,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种共鸣不仅源于我对微商及互联网+的一些看法,更是因为我对当前一些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的疑虑。
事实上,我始终对现在炒得火热的“互联网+”持保留态度。即便有众多声音在鼓吹其美好前景,我仍然认为传统企业简单地将互联网作为工具或渠道来运营,并非易事。对此疑虑,我并非孤军奋战,国内知名电商代运营企业壤歌电商CEO程一民、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郭为以及投资人张逸龙等业内大佬也有相同的看法。
对于互联网+,我对其的理解是:不少传统企业希望通过拥抱互联网来实现战略转型,但现实却是残酷的。他们试图将互联网当作救命稻草,却忽视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局限性。正如张逸龙所言,互联网时代有其独特的方法论,但传统企业往往难以掌握并运用自如。企业内部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既得利益格局的阻碍也是转型难以成功的重要因素。
而对于传统企业的“+互联网”,我更倾向于认为它是一种务实而稳妥的选择。在这种模式下,传统企业借助电商平台来销售产品或者结合线下优势来提供线上服务,这种方式更加稳妥和具有可行性。相比于全盘互联网+,我更看好这种逐步转型的方式。毕竟,互联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实践的检验。在这个过程中,传统企业需要考虑很多问题,比如是否具备真正的互联网思维、投入的成本是否靠谱、团队的转变是否顺利以及是否舍得放弃原有的线下资源和渠道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全面转型的难度加大。我认为传统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应该注重稳健布局,逐步推进。我们不能忽视那些强调实体商业重要性的观点。实体商业的线下优势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借助互联网手段的辅助,传统企业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占据未来商业的主动权。“+互联网”或许是传统企业转型的一种更为现实和可行的选择。至于全盘互联网+,我认为传统企业在尝试之前必须深思熟虑。他们必须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及转型的风险和机遇。同时他们也需要寻求电商代运营企业的帮助来实现转型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不要盲目排斥代运营公司因为他们可以提供宝贵的经验和资源帮助传统企业顺利转型。总之我认为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传统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稳步前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统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对此,壤歌电商CEO程一民指出,传统企业在拥有强大的线下基础、生产能力和供应链能力的对于用户研究、互联网品牌打造及电商渠道运营方面的经验相对不足。为此,企业要想正确地进行“+互联网”转型,需要寻求与具备互联网运营经验的企业进行强强联合。
真正需要“互联网+”的,是那些电商代运营企业和部分互联网品牌。这些企业为了在互联网时代立足,必须拥有强大的互联网运营能力,从“道”的层次上全面武装自己,掌握互联网领域的各种手段和工具,深入掌控资源和数据。对于他们来说,“互联网+”的转型相对较为容易。
从行业现状来看,大多数电商代运营公司仍然停留在传统电商代运营阶段,仅仅为企业提供单纯的电商平台运营服务。对此,品胜电子董事长赵国成深表认同,他强调网店不仅仅是卖东西的地方,更是品牌推广的重要路径。瑞金麟CEO安世辉也指出,随着企业升级业态,代运营的角色将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传统企业互联网化服务商或数字化服务商。
进入电商2.0时代,单纯依靠流量思维或爆款思维已无法支撑电商品牌的持续成长。对此,竞争逻辑将重新回归到商业的基本价值——战略决策、品牌格局和产品价值。这无疑是传统企业在面对互联网浪潮时的最佳自我转型时刻。他们需要摒弃过去的模式,积极拥抱互联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传统企业,使他们在互联网+的升级过程中获得更多利益。
传统企业在面对互联网的冲击时,必须进行自我转型和升级。这不仅是对自身发展的需求,更是生存的必要条件。他们需要积极地学习和掌握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和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在网络时代的大潮中站稳脚跟,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