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特易购也要进军无现金超市 引发了担忧
在亚马逊新开设的Amazon Go无现金超市亮相的数月前,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和特易购也纷纷进军无现金超市领域。显然,传统零售企业的股价波动背后,隐藏着一种紧迫的危机感——无现金超市的兴起正在改变商业格局。
这些商业巨头所描绘的未来构想确实引人入胜:更快捷的购物体验、更符合当地消费习惯的货物选择,以及智能防盗系统,这些都将使购物体验更上一层楼。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据最新报告显示,英国现金消费的比例已从十年前的60%锐减至如今的30%。
在这场变革背后,疑虑和担忧也随之浮现。首先是隐私问题。收集用户的购买行为和消费数据进行分析以改进用户推荐信息,尽管这是许多公司的官方理由,但显然不能令所有人心安。事实上,年初已有报道指出新技术可能带来的隐私问题,甚至促使亚马逊放缓了Amazon Go计划的步伐。
接下来,关于就业危机和网络安全的问题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而现在,一个新的担忧正在浮出水面:无现金商店甚至无现金社会的构想是否过于超前?数字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淘汰现金的也可能对一部分弱势群体造成不公。
那份引人注目的报告进一步指出,如果英国现在急于步入无现金社会,那么对于负债者、穷人、残疾人士和农村家庭等大部分弱势群体而言,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报告还揭示,有220万英国人日常生活中只使用现金支付,另有130万人没有银行账户。这意味着,在数字化浪潮中,许多人仍在艰难追赶。如果我们忽视这部分人群而奔向无现金经济,那么我们可能会抛弃数百万人。
与此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一份报告也警告说,2017年,美国有17%的黑人家庭和14%的拉美家庭没有银行账户。这些人群可能因为信用问题或工作方式(如只接受现金薪水)而面临无现金支付的困境。
Amazon Go这样的商店也存在隐形的门槛。没有安装亚马逊App和账号的人无法进入商店。这种门槛与商场作为公共空间的性质产生了冲突。纽约市议员Ritchie Torres对此表示担忧,无现金商店创造的公共空间正在将低收入人群拒之门外,迫使人们要么通过银行机构融入新体系,要么从这些空间中消失。
对于那些正在享受无现金购物便利的人们而言,他们并非完全从中获益。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通过消费者刷卡消费,银行作为中间商抽取了巨额费用。无现金人群为信用卡公司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收入。去年,Visa和Mastercard就通过这一手段赚了430亿美元。
零售商联名信用卡也存在诸多问题。沃尔玛信用卡的评分极低,且被大量消费者诟病。尽管该卡可以在购物时获得一些优惠,但其年利率高达22.9%,远超商务信用卡的平均年利率15.37%。
面对这些现状,人们开始担忧在无现金社会中,交易手段被垄断后可能面临货品价格和服务费用上涨的问题。Visa的宣传片仍在传达“我们将推进无现金社会以迎合千禧一代的趋势”这样的信息。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趋势的推动者和受益者究竟是谁,或许早已明朗。在这场变革中,我们需要更加审慎地思考,确保每个人都能分享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与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