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举办让乌镇弥漫着浓郁的互联网气息,而在这个盛会开幕前夕,传闻已久的乌镇互联网医院开出了其首张在线处方,引起了广泛关注。
作为打造的医疗领域“样板间”,乌镇互联网医院被视作一匹黑马,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对于大众来说,更关心的是互联网医院解决了哪些医疗难题,以及大规模复制还需要迈过哪些门槛。
互联网医院在医疗改革中的突出表现堪称最佳“样板”。国内的医疗体制长期受到批评,尽管政策不断出台,移动医疗也在逐步发展,但在医院层面的改革进展甚微。乌镇互联网医院似乎成为了、医疗机构和互联网三方合作的理想成果。其核心业务包括医患在线问诊、医医远程会诊,并实现了在线医保付费和在线开具处方等功能,确实跨越了许多传统医疗体系的限制。
互联网医院推动了多点执业和自有行医的进一步落地。过去,国内医院存在的问题被归咎于对医生自有执业的限制,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而小医院门可罗雀。乌镇互联网医院允许医生以多点执业或自由执业的方式注册,并在桐乡市卫计委进行注册备案,扩大了医生的执业范围。再加上相对严格的审核机制,互联网医院为解决医疗资源不平衡问题提供了一个更具可行性的思路。
电子处方的革命性意义也值得关注。处方不外流曾是国内医院的“门规”,但乌镇互联网医院获得了浙江省食药监局的批准,成为电子处方的试点。患者可以凭借医生开具的电子处方到指定医院自提药品或由国药进行配送。如果电子处方的使用范围能够进一步扩大,将具有更大的意义。
医生共享电子病历也是一大亮点。传统医院拥有独立的病历管理系统,增加了医生自由行医和多点执业的门槛。而乌镇互联网医院的运营机制是医生共享查阅电子病历,患者可以通过在线平台、App查阅医嘱、处方以及电子病历,并完成购药过程。
互联网医院对就医模式的颠覆同样引人注目。乌镇互联网医院主要面向有过病史的患者,提供在线诊疗、处方和医嘱等服务,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就医模式。
互联网医院的推广并非易事,还需要跨过三个主要门槛。首先是政策问题,互联网医院的运行离不开的支持,特别是在线处方、在线医保支付等功能的实现,需要各地的大力支持。其次是多点执业电子备案制度的完善,这是医生在互联网医院注册备案的基础。但在其他地区,这一制度并不完善,限制了互联网医院的复制。互联网医院的运营模式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合作运营,这也是其被复制的难度之一。在医改问题举步维艰和“互联网+”盛行的背景下,互联网医院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探索,但要真正推广复制仍需克服诸多困难。在国内的移动医疗领域,尽管众多平台纷纷涌现,但在医生和医院资源方面却鲜有显著的进展。这无疑限制了他们获取政策通行证的能力,使得他们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难以立足。
如何攻克线下医院这一难题?乌镇互联网医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其医疗服务与电子处方暂时依托桐乡三院,而微医集团正是该院的控股者。这一基础使得乌镇互联网医院得以与国药控股及金象网进行药品对接,实现了就医流程的闭环。实体医院院长在医疗论坛上经常对移动医疗持唱衰态度,这无疑给移动医疗和医院的合作带来了挑战。微医集团选择了控股实体医院的方式,这不仅体现了其雄心,也反映了解决医疗纠纷和担责问题的现实需求。
但利益如何分配?这是互联网医院面临的核心问题。乌镇互联网医院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医疗服务费分成和药品供应。由于国药直接供应药品,价格低于公立医院,这不仅让患者受益,也为微医平台带来了一笔收入。微医集团还计划拓展健康险业务。相比于传统医院,互联网医院的盈利模式虽有所创新,但也遭到了实体医院的不屑一顾。
微医集团似乎并不打算用互联网医院取代线下医院,而是将其作为移动医疗整体布局的补充。尽管刚刚开业的互联网医院尚未交出满意的答卷,但习大大的演讲中特别提到的乌镇的“网上医院”,或许暗示了某种机遇。正如微医集团CEO廖杰远所言:“当痛点积聚到一定临界点,技术成熟时,政策将为我们打开一条通道。”
作为长期观察智能硬件、O2O、手机等行业的Alter,他认为互联网和医疗之间的融合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逐步放开,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机会终将到来。玻璃门终将打开,线上线下医疗的深度融合将是大势所趋。国内移动医疗平台需要在医生和医院资源上取得突破,探索出更多符合国情的合作模式,以实现更广泛的市场覆盖和更高效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