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流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印健和他的“运东西”平台正在开辟一片新的天地。作为物流干线商的主要承担者,他们在中国的陆运中占据了超过75%的份额,然而他们却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营销、网络、信息技术以及资金等各方面的制约,导致他们的发展道路艰辛。印健的初衷是打造一个物流界的携程,让物流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自2014年7月以来,“运东西”平台正式上线运营,迅速崭露头角。这个平台连接了中小微型货主和中小物流干线商,致力于打破原有的信息不对称,为两端用户提供扁平化的服务。短短一年来,平台交易量已经突破15万票,日均交易量接近500票,覆盖全国的线路也在不断扩大。印健表示,预计从9月起,月订单复合增长率将达到惊人的100%。
今年8月,“运东西”还获得了深圳协同创新等基金的融资,进一步推动了其发展的步伐。平台还并购了一家大型物流企业,成立了“运管家”,主要服务于大型制造业和流通领域的大客户,致力于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和管理成本。印健透露,“运东西”计划今年10月启动股改,并有望在明年上半年登陆新三板。
“互联网+”物流领域的痛点仍然众多。身为中国经济支柱之一的物流行业,却是与互联网关联最弱的行业之一。物流行业的特殊性使得许多互联网物流APP难以生存。“运东西”首席运营官林皓明指出,很多互联网人做的物流APP只是信息撮合,并不真正介入到运营中去承担责任。这使得物流行业价格不透明,诚信问题频发。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运东西”平台不断推出创新举措。最近,平台对上海地区的40余家核心承运商进行授牌,并通过提供零担货源、解决提送货问题以及提升装车配载率和利润等方式,为核心承运商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印健表示,“运东西”希望通过信息对称,实现物流需求与物流服务的链接,并提供标准化的优质服务来黏住用户。
除了解决行业痛点外,“运东西”还联合平安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了物流金融产品“回单融”,以解决干线商的应收问题。这一产品为签约物流干线商提前结算应收账款,使他们无需抵押便可凭回单提前获取运费,实现了周转资金的快速回笼。未来,“运东西”还计划推出解决货主用户应付的产品,通过银行授信给货主用户,用于支付平台服务费以及运费。
这一创新模式改变了传统供应链企业的融资模式,使得中小物流干线商可以凭借在“运东西”平台上的真实有效数据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林皓明表示,这将有效支持中小微企业获得银行的金融服务。与此金融机构也在积极尝试和创新,通过系统采集数据、线上和线下监管等方式,与“运东西”等平台一起提供基于数据的互联网物流金融服务。
“运东西”及其创始人印健正以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精神,推动物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他们的努力不仅让更多的人受益,也为整个物流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