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涉疫培训班老板-就想聚一聚
武汉突发疫情,牵出一场关于化妆品巨头如新的风波。据了解,此次感染源头是一家名为如新的化妆品公司,其经销商在武汉举办了一场培训会议。此次会议共吸引了66人参加,组织者是一家名为上海舍耀市场营销服务中心。这次会议的举办并未向相关部门报备。尽管酒店方面表示参会人数未超过规定的50人限制,但实际情况却远超此数。
如新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承认此次培训是经销商自行组织的会议,未经报备。事实上,如新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一直备受关注。这家美国直销巨头自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开展着如火如荼的直销事业。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如新公司屡次触碰监管红线,曾多次受到央视等媒体的批评和点名。尽管如此,如新依旧在中国市场蓬勃发展,甚至成为了中国市场三分之一的营收来源。
如新的故事始于1984年的美国,当时创始人罗百礼以5000美元起家,成立了一家化妆品公司。秉承“荟萃优质 纯然无瑕”的理念,如新在成立的十二年后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一家上市企业。进入中国后,如新持续加码中国布局,投资建立了大中华创新总部园区、体验店、仓库和工厂等。如新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时常缠身。
如新公司在中国的近20年发展中,已经建设了全国41家体验店、大中华创新总部园区、9个仓库和2个工厂。其营收来源已经离不开中国市场。与此如新也多次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尽管其宣传口号是“凝聚善的力量,赋予人们提高生活品质的力量”,但实际上却多次深陷危机,甚至导致少女辞世。
早在2014年,如新在上海的创新总部落成之际,《》就接连发表了三篇批评报道,指责如新夸大宣传、涉嫌传销。报道指出如新利用群体效应进行精神控制等行为。此后,相关部门迅速展开调查,此事也传到了美国,导致如新股价暴跌。然而尽管如此,如新依旧在中国市场坚持发展并不断加码投资。如今全球遭受疫情冲击下如新集团仍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营收不断上升并与时俱进抓住了消费线上转移的趋势打造了直播购平台、搭建如新看点小程序等等。
总的来说虽然如新在过去的发展中多次受到批评和质疑但在中国市场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并不断加码对中国投资的力度。然而随着监管日益严格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如新未来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最近,美国多家律师事务所发表声明,代表投资者对如新公司提起法律诉讼。对此,如新公司回应称,一些在《》上发表的文章含有不准确和夸张的内容,这些内容并不能反映如新在中国业务的实际情况。如新强调,他们没有接到任何官方核实信息的请求,并对此表示怀疑。事实胜于雄辩,如新公司最终还是宣布暂停在中国地区的促销会议和新分销商的招募,并对经销商未经授权的行为表示歉意。如新承诺会纠正这些行为并对员工进行进一步培训。
经过相关部门的调查,国家工商总局对如新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累计罚款高达486万余元。尽管如此,如新的传销质疑并未完全消散。
一位女士购买了大量如新产品,包括胶囊、固体饮料和果汁等,总价高达20万元,之后成为如新的直销员。她在生病期间因饮用如新果汁而拒绝就医,最终不幸离世。如新公司在事件发生后发表声明,表示高度重视并成立了专案小组进行调查。直销员的亲属指责如新公司推诿责任、漠视声明。尽管最终双方达成善后协议,这一事件仍引发公众对如新产品和直销模式的质疑。
央视的《今日说法》栏目也曾报道过这一事件,以及其他因轻信如新的保健品而导致的悲剧。一些消费者因为轻信如新的宣传而购买了高价产品,结果却导致健康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在如新的早期宣传中,其TR90系列产品被描绘成“仙丹”,能够治愈各种疾病。如今在如新官网上已无法找到这些产品。尽管如此,如新仍在销售各种保健产品,包括调节免疫力、辅助降血脂、改善记忆力等。如新的产品范围还涵盖护肤、彩妆和身体护理等领域。
在社交媒体上,有关如新的争议广泛存在。一些人对其直销模式提出质疑,认为这种类似于金字塔的销售模式是否合规。事实上,如新已经是全球五大直销巨头之一,其直销员需要通过繁多的培训和考核才能上岗。其销售模式中涉及多层次经销商和复杂的报酬计算方式,引发了人们的担忧。据报道,为了吸引更多人加入直销员队伍,如新提供了一系列诱人的奖励和福利。这种销售模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传销活动,因此引发公众对其合规性的质疑。
最终,权健公司的传销活动被曝光并受到严厉打击。这也引发了人们对如新的销售模式的反思和审视。面对如此多的质疑和争议,如新究竟能否继续其直销模式并赢得市场的信任?这将是摆在其面前的一大挑战。自2007年起,权健公司便以其高额奖励的诱惑,引诱人们购买那些成本与售价极为不符的产品,以此来吸纳会员。他们采用的策略是鼓励会员通过发展更多的会员人数来获取返利,这种制度似乎让人看到了似曾相识的影子。其模式犹如一个巨大的金字塔,每一层都是追逐利益的个体,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而不断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这种模式的背后,充满了争议和质疑。
事实上,权健公司的这种模式并不只是在中国引发争议。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就有一家名为如新的公司因相似的运营模式而受到司法调查。如新公司被指控对其产品进行虚假宣传、夸大销售利润,并鼓励多层级的经销员发展。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夸大产品的价值和利润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销售网络。这种模式的本质却是以收取会费和抽成为主要盈利手段,而非真正通过销售产品来获取利润,这实质上是一种违法的传销行为。
康涅狄格州总检察长曾对如新公司的行为提出严厉批评,他表示:“这种以金字塔层级形式扩张会员的制度,实质就是一种传销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大部分盈利都是通过抽取会费和中间利润来获得,而不是真正通过销售产品实现盈利。”这样的运营模式不仅欺骗了消费者,也损害了那些追求合法经营的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对于此类涉嫌传销的公司,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并予以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