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忧掺半,跨境电商如何更好的飘扬过海?
昨日上午,媒体报道了一则重磅新闻:深圳海关联合大连等多地海关,发动了一场名为“正义14”的打私行动。此次行动一举摧毁了五个奢侈品团伙,涉案人员高达32人,涉案金额更是惊人,达到了3.6亿元。公众的目光被奢侈品的方式所吸引,尤其是那些隐藏在繁华商业路段的高端门店以及网络上的跨境电商平台。这起事件让跨境电商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对于跨境电商,公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代购的流行,陌生的是其背后的跨境电商究竟是何物以及其安全性如何。
随着电商的社会化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需求的变迁,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跨境电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机遇背后也伴随着挑战,跨境电商的喜与忧同样引人关注。
在喜的方面,政策是跨境电商最大的助力。国家近年来对跨境电商的发展给予了极高的重视,从多个层面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从上海、重庆等五个城市的试点,到海关总署的监管政策出台,再到工信部的优惠政策支持,都为跨境电商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据统计,中国跨境电商的试点工作已经在上海、重庆等陆续开展,未来的电商行业必将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用户需求的增长和市场的广阔也是跨境电商的喜事之一。根据相关数据,中国跨境电商交易量持续增长,海淘人群和成交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随着出国留学和旅游的大众化,海归人群的增加也带动了周围亲朋好友的海淘热情。中国中产阶级电商用户规模庞大,消费升级需求旺盛。这些因素都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跨境电商也面临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虽然政策上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国家对跨境电商的政策支持并不是毫无保留的。涉及到跨境商品的问题,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国家不会在这个行业里给出太多的政策支持。在物流方面,国外的物流速度和渠道与国内不同,跨境电商在交通运输上的布局还略显不足。即使是京东、淘宝、苏宁这样的电商平台也对此深表无奈,曾多次尝试通过与外商的合作来加强物流对接,但效果并不理想。货源安全也是一大隐忧。跨境电商的货源可能来自于正规渠道,也可能来自一些质量无法保障的国外黑商家。消费者在选择跨境电商购物时也需要谨慎。
跨境电商在迎来发展机遇的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消费者在选择跨境电商购物时需要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以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报告揭示跨境电商的挑战与机遇》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年(上)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显示,近年来电子商务投诉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网购投诉和生活服务类电商投诉尤为突出。母婴电商、美妆电商等高端奢侈品牌也深陷其中。海外代购商品的问题也备受关注。
在电商领域,货源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利益。新兴跨境电商在品牌塑造方面尤为薄弱,品牌意识有待提高。目前市场存在的跨境电商主要包括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大型电商平台以及创业型跨境电商如洋码头、海蜜等。这些新兴品牌和平台大多处于探索阶段,对于企业品牌的建立尤为不利。跨境电商的商品规模还普遍较小,特别是在服装等需求较大的领域。这意味着跨境电商在经验规模方面还有待发展。
尽管如此,跨境电商的发展前景仍然广阔。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兴起,阿里、京东、苏宁等巨头纷纷涉足其中。据北京商报联合第三方调查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购买国外商品的渠道仍以天猫、京东等传统电商渠道为主,但新兴跨境电商平台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跨境电商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完善物流服务是关键。物流服务一直是跨境电商发展的难点,要想大规模发展,必须铺设好道路。跨境电商需要积极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缩短配送时间,提高货物安全性,以抢占市场份额。
抓住政策机遇至关重要。国家对于跨境电商的政策支持相对其他行业来说较为可观,开放试点也显示出对跨境电商的期望。跨境电商应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跨境电商应加强品牌塑造。品牌是企业在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跨境市场中。跨境电商需要注重品牌建设和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商品种类和规模也是关键。除了需求量大的商品如奶粉等,还可以拓展更多种类的跨境商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跨境电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通过完善物流服务、抓住政策机遇、加强品牌塑造和拓展商品种类等方式,跨境电商可以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