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大巴如何走出死胡同?
自互联网企业的介入以来,消费者的出行方式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从滴滴、快的的打车大战到Uber的讨论热潮,再到如今巨头们进军大巴领域,互联网企业始终在挖掘新的出行方式。互联网巴士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已经引发了行业内激烈的竞争。滴滴巴士的大手笔投入与接我云班车的阿里巴巴投资都是明显的信号。尽管众多企业竞相投入,互联网巴士仍面临诸多挑战。线路同质化、服务同质化的问题凸显,线上巴士尚未真正展现出其独特之处。除了资金的支持,差异化服务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谁能率先提供差异化服务并保障资金充足,谁将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互联网巴士的诞生迎合了白领阶层的需求。白领们渴望一种既体面又经济的出行方式。互联网巴士的整洁、专座设计让他们感受到“上流社会”的错觉,而补贴力度则使他们享受到“一分钱出行”的好处。尽管有诸多优点,互联网巴士的运营仍面临诸多难题。最大的问题之一是服务时间僵化,与白领多元化的用车需求形成矛盾。一些临时加班的白领因错过发车时间而不得不选择其他交通方式,这无疑削弱了他们对互联网巴士的信任和依赖。
当前,互联网巴士陷入了某种困境。虽然市场巨大,但盈利模式尚不明朗,缺乏差异化的创新服务。大巴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商家可以在漫长的旅途中向乘客提供产品和服务。真正的创新应该围绕乘客的需求展开。例如,提供WIFI上网服务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线上巴士可以创造移动办公场景,为商务人士提供便捷的工作环境。线上巴士还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员工提供专车服务,满足企业的需求。移动办公的普及将使得线上巴士成为这一趋势的重要受益者之一。他们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打造一个移动交流平台,吸引更多的商务人士选择线上巴士作为出行方式。差异化的服务不仅局限于白领阶层的需求满足,旅游市场也是线上巴士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旅游景区大巴的垄断经营往往导致价格不透明和游客购物体验不佳的问题。线上巴士可以凭借其灵活性和服务质量优势切入旅游市场,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他们可以提供定制化的旅游线路和个性化的服务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打破传统旅游大巴的垄断格局,为消费者提供更加透明合理的旅游出行选择。在未来移动办公和旅游市场的大潮中,线上巴士无疑将占据一席之地。他们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受益者之一。我坚信线上大巴在旅游业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它们的首要任务应该是规范收费价格,而这一任务完全可以由行业巨头来主导,通过协调平衡附近景区的车辆资源,公开透明的价格策略。这样,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只需携带手机,便能轻松找到合适的交通工具,而且在出现任何异常情况时,也能更容易地进行追踪。
除了平衡景区资源和公开出行价格,线上大巴还有更广阔的空间可以发挥。这是移动互联网工具的核心属性所决定的。针对旅游行业,线上大巴可以尝试在出行路线上进行创新。毕竟,大多数选择旅游的人都是因为工作压力,同时也是为了追求一种心境和境界。
鉴于此,一些线上大巴已经开始提供定制化路线,让消费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出行路线。线上大巴将这些有相同志趣的人聚集在一起,将公司的创意与消费者的需求相结合,从而衍生出社交属性。在法律框架内,线上大巴可以提供满足情感需求的路线,如江南水乡一日游、人生就像一场旅行等主题。这种差异化服务的核心是利用互联网的创新精神,将单调的大巴变成一个充满兴趣、文化和情感的温馨场所。
我全力支持互联网大巴的发展,并希望他们能尽快走出困境。相比于滴滴专车等其他出行方式,互联网大巴不存在运营资质问题,避免了传统势力的围剿和社会争议。他们像其他的共享经济一样,传递的是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如果互联网大巴能够蓬勃发展,那么中国的雾霾问题也许并非无法解决的绝症。
作者康斯坦丁通过钛媒体和微信公众号kejxfx分享了他的见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线上大巴在旅游业中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