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单17天无人问津,这就是58到家的一切为了美好
近期,京城的大街小巷被一股幸福秀广告所席卷,而这股幸福的源头正是来自于我们所熟知的品牌——58到家。晓明和Angelababy的温馨广告让人们对这个品牌产生了更多的关注和期待。与此累哥因为新家装修的问题,选择了尝试这个品牌的到家服务。
他的体验并非如预期的那样美好。预约的房屋维修服务至今未能得到响应,家中漏水的管道依然如故。不仅如此,就连预约家政保洁服务也被告知未来七天内无法安排。这种尴尬的情况不仅让累哥感到困扰,也让其他用户感到疑惑:这究竟是不是行业巨头应有的服务体验?这样的现象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深层次问题呢?
实际上,这种尴尬已经不仅仅是单个用户的体验问题,而是58到家背后的业务模式和服务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平台模式对其核心服务业务的竞争力产生了削弱效应。尽管58到家以家庭保洁、上门美甲、搬家速运等服务起家,但如今的服务品类已经扩展到了上百种。这种大而全的策略使得其在任何一个细分业务领域都无法做到市场第一。以保洁服务为例,相比专业的垂直服务商e家洁,58到家的服务质量和响应速度显然无法与之匹敌。
快速扩张带来的服务标准化管理弱势也是问题的关键。58到家在短时间内快速覆盖30个主要城市,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服务业平台的管理与电商交易平台的管理有着本质的不同,而O2O服务更是以体验为核心。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58到家面临着如何控制参差不齐的第三方及众包人员,实现服务标准化管理的难题。预约无人响应、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体验。
尽管58到家有着宏大的野心和雄心壮志,但这并不能掩盖其服务短板的问题。尽管其在融资和品牌建设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在核心业务上,竞争对手已经逐渐稳固了自己的市场地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58到家还需要在服务质量和管理上做出更大的改进。
58到家作为一个平台型的O2O服务品牌,面临着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服务质量的挑战。在追求业务多元化的如何保证核心服务的竞争力,实现服务的标准化管理,是其在未来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其“一统江湖”的愿景。O2O行业平台与垂直服务商的终极对决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此时比拼的不仅是硬实力,更是“软实力”与核心服务的较量。
在2015年9月的“美甲师风波”中,58到家的品牌形象在手艺人心中遭遇重大打击。收购嘟嘟美甲后,众多原嘟嘟美甲的美甲师表示不愿在58到家就职。由于人员短缺,甚至传出58到家启用未经充分培训的新手美甲师的传闻,其服务质量受到严重质疑。在客户服务方面,面对用户的问题和投诉,58到家的处理态度并未获得用户的认可,时常出现店大欺客的。
尽管58到家正为实现其100亿的宏伟目标而策划未来,但在规模与服务之间,他们似乎更倾向于追求规模扩张。服务和品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为了追求规模而挤压垂直对手,可能会忽视服务的高标准,这与投入巨资进行“品牌建设”的初衷相悖。目前,58到家的处境相当“尴尬”。
服务体验的短板是58到家无法凭借其雄心壮志所弥补的。如果继续盲目追求扩张,可能会加速用户对该平台的疏离。对于房屋维修等需求,我们期望58到家能够迅速响应。毕竟,他们一直倡导“客户第一,奋斗者为本”的理念。如果APP不能及时响应用户需求,那么这些理念只是一纸空谈,APP也难免沦为“僵尸”APP。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期待58到家能够深刻反思并调整战略,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在O2O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