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货架扩张网点背后:疑靠“烧钱”维系经营
在无人货架行业风起云涌之际,猩便利的最新动态引起了广大关注。据报道,猩便利在三、四线城市的业务站点有所调整,随后有关其在一、二线城市业务扩张大幅收缩的消息也甚嚣尘上。尽管猩便利公关负责人对这些传闻予以否认,但市场仍对此议论纷纷,认为这可能是无人货架盲目扩张留下的后遗症。
早在1月9日,就有知情人士在社交平台脉脉上爆料称,“猩便利全国BD放假,货架停止补货”,并指出公司决定战略性收紧,撤出三、四线城市所有站点。据透露,员工被告知可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或转岗,而薪资则会正常结算,但无提成。仅仅隔了一天,又有消息指出猩便利在一、二线城市的业务扩张也出现大幅收缩,甚至开始拖欠供应商货款。
猩便利的公关团队坚决否认了这些传闻。猩便利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在三四线城市依然在建站过程中,由于城市便利文化的差异,公司正在对点位质量及市场进行前期评估。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是,猩便利在无人货架行业的扩张速度堪称迅猛。成立仅三个月,其网点数就已突破万个。到2017年底,猩便利进驻的城市数量已达50个,网点数量超过3万个,这一速度远超市场上的许多无人货架企业。
猩便利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布点,背后有其独特的策略。据了解,猩便利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张宇辉曾表示,他们会根据办公室人数来决定是否放置货架。这种快速扩张的策略也引发了一些质疑。为了维持这种大规模的扩张,企业往往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而在规模较小的公司中,单个网点的收入往往无法覆盖这些成本。这导致无人货架企业在供应链、物流配送、运营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一旦资金不足,这些企业就可能面临巨大的危机。
面对市场的风云变幻和内部的调整压力,猩便利如何调整战略、克服困难,将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市场观察人士将密切关注猩便利的动态,并期待其能够找到平衡点,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