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登基当上皇帝之后 诸葛亮为什么还不肯还政
三国时期,卧龙先生诸葛亮才高八斗,计谋深沉,传言得他者得天下。刘备得知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共谋天下大事。诸葛亮不负重托,一直辅佐刘备征战四方,为蜀汉鞠躬尽瘁。直到刘备临终时,仍十分信任诸葛亮,甚至留下遗言,若诸葛亮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以辅佐刘禅,可取而代之。但诸葛亮对蜀汉忠心耿耿,从未有过二心。
对于刘禅登基后,诸葛亮为何不肯还政给他,并且在上朝时带甲士百人,这其中包含了深刻的原因。刘禅虽然继位,但年纪尚轻,只有十七岁,缺乏实践经验,即使读过治国之书,也难以应对复杂的政治局势。更何况他偏信宦官,过于宠信小人,远离贤臣。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也提到刘禅"信小人,远贤臣",这无疑是蜀汉的一大隐忧。诸葛亮在刘禅真正成熟、有治国之能前,不会轻易将权力归还给他。
诸葛亮本身能力出众,地位超凡。他不仅是蜀汉的相国,更是蜀汉的顶梁柱。他实行的治国策略"治罚臧否,不宜异同"得罪了不少人。为了自身的安全,他带甲士上朝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毕竟在当时的情况下,蜀汉内部和外部都有许多敌对势力,若诸葛亮遭遇不测,后果不堪设想。甲士的存在可以大大提高诸葛亮的人身安全。
蜀汉此时危机四伏,外部面临曹魏和孙吴的威胁,内部人才匮乏。若此时贸然还政于刘禅,很可能会让蜀汉分崩离析。诸葛亮深知这一点,因此他一直努力维持蜀汉的稳定,继续掌握大权也是为了更好地为蜀汉的未来考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蜀汉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从而振兴国家。
诸葛亮带甲士上朝确有其事。而他不在刘禅登基后立即还政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他需要考虑蜀汉的局势、刘禅的能力以及自身的安全等因素。可以说,诸葛亮的做法都是出于为蜀汉的未来考虑。至于我们如何看待诸葛亮,那就要看每个人对于忠诚、智慧和责任的理解了。在三国乱世之中,诸葛亮以他的智慧和忠诚书写了一段传奇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