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达一生多次易主,他最后的下场如何呢?
墙头草的人生:孟达的三次背叛与一次大失误
提及墙头草,人们总会想到那些随风转舵、立场不定的人。而在三国时期,有一位名叫孟达的人物,他的生涯可谓完美地诠释了“墙头草”的特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孟达的一生三叛,以及他一次坑惨他人的经历。
孟达,扶风郡郿人,与法正同乡。他和法正一同在益州刘璋麾下效力,与法正关系甚密。208年,张松出使回川后,力劝刘璋与刘备结好。法正和孟达看到益州局势的变化,也开始有了另择明主的念头。当刘璋面临来自曹操和汉中的压力时,他们两人一同迎接刘备入川。
孟达的第一次背叛,便是跟随法正一同投靠了刘备。刘备占领益州后,封孟达为宜都太守,这是他的初步立足。
好景不长。219年,孟达在帮助刘备拿下东三郡后,却突然投降了曹魏。这次背叛的原因有三:一是他在汉中之战期间的行为,使他担心刘备秋后算账;二是与东三郡的主将刘封关系不和;三是法正的去世,使得朝中无人再为孟达说话。孟达在蜀汉的日子变得岌岌可危,于是选择了投降曹魏。
曹丕对降将待遇极高,孟达在曹魏受到了重视。但随着曹丕及与他关系好的桓阶等人的去世,孟达在曹魏的靠山逐渐消失。蜀汉的诸葛亮正在密谋北伐,暗中联络孟达,希望他能回归蜀汉。孟达再一次背叛了曹魏。
这一次的背叛却坑惨了诸葛亮。孟达所在的东三郡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无论是北上攻略关中,还是东进逼近襄樊一线,都是极具战略价值的地盘。孟达的兵败,正好发生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时。诸葛亮的计划本是希望孟达能从东三郡出兵,策应自己的军事行动。但孟达的失败,使得这一切都成了泡影。
可以说,孟达的一生充满了背叛与失误。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做事都要有坚定的立场和决心,不能随风转舵,更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背叛他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孟达的故事,无疑是一个深刻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