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戚家军的实力如此强悍 为什么后来就不行了
追溯历史的步伐,谈及那支横扫千军的队伍,戚家军,无疑是最令人震撼的传奇。他们纪律严明,战术素养极高,武器装备在当时也是领先群雄。正因如此,他们在对抗倭寇时,方能如虎添翼,几乎百战百胜,战绩赫赫。
历史总是充满了波折。当我们回顾这段辉煌历史,不禁会产生一个疑问:既然戚家军如此强大,为何在面对金人时,表现却显得平平无奇?有些朋友可能会说,戚家军对付海洋民族的战术打法,难以适应草原民族,所以他们无法展现真正的实力。
这样的观点,乍听之下似乎有些道理,但细究起来却经不起推敲。戚家军并非不能应对大规模作战,他们打台州、福建以及兴化的战役,哪一次不是大战?且每次都以戚家军大获全胜告终。他们的武器装备先进,对倭寇有效,对金人也同样具有威力。作为一支战术素养极高的军队,他们不仅对倭寇具有威慑力,对其他敌人也同样具有强大的震慑力。历史上,从未有听说过一支军队会选择对手的说法。
那么,为何戚家军在后来面对金人时表现不佳呢?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应该是人事变动。张居正去世后,朝中发生了一系列变故。作为他最信任的将领之一,戚继光被卷入清算行列。他先是被调到广东,随后遭到罢免。失去戚继光的领导,这支曾经英勇的戚家军如同失去了灵魂。军队的灵魂一旦消散,战斗力自然大幅下降。
虽然戚家军这支部队依然存在,后来也参加了不少战争,但由于戚继光的精神未能传承下来,戚家军的文化早已被破坏。他们的战斗力远不如前。在朋党之争激烈的背景下,戚继光所倡导的战术打法也被否定,无人敢贸然传承使用。即便戚继光的战术对金人十分有效,但由于未能传承下来,最终无法发挥作用。
这就是为何戚家军,这支一向以强悍著称的队伍,能够几乎百战百胜地对抗倭寇,却在后来面对金人时表现平平的原因。人事变动以及战术传承的断裂,共同扼杀了这支强悍的军队,令人不禁为之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