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到底是什么
枫桥经验,是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凝聚了群众智慧,实现了矛盾就地化解的生动实践。这一经验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当时干部群众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出了发动和依靠群众的力量,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从而实现了捕人少、治安好的理想状态。这一经验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肯定,并被亲笔批示推广。
枫桥经验的精髓在于其核心理念的引领:“四句话十六字”方针,即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强调的是群众自治的力量,通过群众的广泛参与实现源头治理。“三治融合”机制更是构建了一个多层次治理体系,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支撑,三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则鼓励社会与市场力量共同参与,构建人人参与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进入新时代,枫桥经验更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党的领导下,基层社会治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以青岛市南区为例,推行的“警格+网格”双网融合机制,使社区民警常驻居委会,实现了辖区连续49天零刑事发案的佳绩。数字化治理创新也让枫桥经验焕发出新的光彩,通过实时联网监控、网格员信息报送等技术手段,提升了响应效率,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枫桥经验注重矛盾前端预防,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的原则。在司法实践中,通过调解协议当场履行等方式,实现了案结事了,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这一经验不仅是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实践范本,更是全球社会治理领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枫桥经验是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瑰宝,它凝聚了群众智慧,体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新时代背景下,枫桥经验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