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为何刘禅要废除丞相制?他的目的是
受到《三国演义》的深远影响,我们往往容易将刘禅视为一个“中二病”患者。想象一下那位英勇的赵云,在万敌之中,如同神话般的人物,怀抱阿斗(刘禅的乳名)七进七出,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将阿斗平安地带回刘备身边。刘备看到浴血奋战的赵云后,愤怒之下竟然将阿斗摔在地上。或许是因为赵云的冲撞,再加上刘备的这一摔,阿斗的大脑发育受到了影响,导致他后来成为了“中二症”患者的代名词。
历史上的真相往往被小说的戏剧性所掩盖。真正的刘禅并没有经历那么多的劫难。一个婴儿不可能在一武将七进七出的情况下还活着,更不可能在被重摔之后仍能活命。这些都是《三国演义》为了突出赵云的勇猛、刘备的仁义而虚构的情节。
事实上,刘禅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傻子或昏庸无能之辈。相反,有两件事足以证明他是一位足智多谋的政治家。
让我们回顾一下诸葛亮逝世后发生的一件事。魏延和杨仪这两位大将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魏延不服诸葛亮的安排,想要夺取兵权继续北伐,结果失败被斩杀。而刚刚得到大权的刘禅如何处理这种恶性事件呢?他收到了两人的举报信,声称对方想要造反。在蜀汉群臣一致认为是魏延造反的情况下,刘禅的处理办法却是最为恰当的。他没有定罪谁造反谁没有造反,因为他需要的是三军将士平安归来。这种处理方式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神级”政客的手段。
刘禅的另一高明之举是废除丞相编制,加强自身的统治。在诸葛亮执政期间,刘禅基本属于摆设。当权力回到他手里后,他干的第一件事便是废除丞相编制,设立尚书令和大将军、大司马等职位,他们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制约。这是因为丞相的权力实在太大了,为了避免下一个“诸葛亮”的出现,刘禅果断地废除丞相编制。这样做不仅能够加强他自身的统治,还能为后代清除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通过这两件事的处理,你还认为刘禅是昏庸无用的人吗?相反,他以睿智和果断展现了作为一位政治家的卓越才能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