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民俗文化 2025-04-12 03:42www.168986.cn民俗风情
《大梦谁先觉》是罗贯中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为诸葛亮量身打造的一首诗,该诗以简洁的四句五言,巧妙勾勒出一个隐士形象与政治抱负的双重意境。让我们一同这首诗的深意。
一、诗句原文与背景
这首诗的原文为:“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它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当时刘备三顾茅庐,遇见正在草堂午休的诸葛亮。此诗虽被托名为诸葛亮的即兴创作,实则出自罗贯中的妙笔,用于烘托诸葛亮的隐士形象与深邃智慧。
二、核心意象
1. 人生哲思:前两句“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以道家思想为背景,用“大梦”喻指人生的虚幻与无常,同时强调自我认知的透彻,暗示诸葛亮虽隐居山林,但已明晰个人志向与使命。
2. 生活图景:后两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则描绘出一个隐士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草堂春睡,道出了一种无为的境界;窗外日迟迟,则隐喻着对明主的期待与等待时机的焦虑。
三、艺术手法与深层含义
这首诗的艺术手法独特,前两句直抒胸臆,后两句借景抒情,形成由哲思到具象的递进。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诸葛亮展现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智者形象。特别是春日酣睡与窗外日迟迟的对比,凸显出人物对时局的敏锐观察。
四、后世评价与文化影响
这首诗被视作《三国演义》中“以诗立人”的典范,成功地将历史人物文学化。尤其是末句“窗外日迟迟”,常被后人引用,既象征隐士生活的恬淡,又暗含对机遇的审慎等待。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与胸怀,也传递出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历史的独特见解。
《大梦谁先觉》这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成为了《三国演义》中的经典之作,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与推崇。
上一篇:2019 考研复试大概时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