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翻译
民俗文化 2025-04-11 14:22www.168986.cn民俗风情
方山子的生平背景与苏轼的偶遇
在光州和黄州之间,有一位名为方山子的隐士。他年轻时心怀壮志,仰慕汉代的侠客朱家与郭解,因此在乡里的侠士中享有崇高的声望。他的命运之路并未沿着这条武侠之路走下去。成年后,他毅然决然地放下江湖,转而发奋读书,试图通过学问扬名于世。命运并未给予他出人头地的机会。
在晚年,方山子选择了隐居。他来到了光州和黄州之间的岐亭,这里山水相依,清幽宁静。他住进草屋,食素斋,与世隔绝。他放弃了车马,毁掉了衣冠,只徒步于山中。因他常戴的帽子形似古代方山冠,故被人称为“方山子”。
某日,苏轼因贬居黄州而途经岐亭。在这里,他意外地遇到了久未联系的老友方山子,方山子原名陈慥,字季常。当方山子得知眼前之人是苏轼时,他先是惊讶地询问苏轼来此的缘由,随后低头不语,接着放声大笑,并邀请苏轼在家中留宿。苏轼惊异于他家徒四壁,但方山子的妻儿仆从却都表现得怡然自得。
回忆起往昔,苏轼感慨万分。方山子年少时,他们曾一同饮酒论剑,那时的方山子挥金如土,意气风发。十九年前,在岐山的一次游猎中,方山子骑乘两骑,手持双箭与苏轼一同游猎西山。当时,随从尝试射鹊却未中,方山子策马独出,一箭便命中目标。他们还在马上讨论兵家成败,那时的方山子自诩为一代豪杰。如今虽然过着隐居生活,但眉宇间仍存英气,与一般的隐者截然不同。
方山子的选择令人钦佩。他出身于勋贵世家,本可承袭官职,享受世间的荣华富贵。他在洛阳的宅院如同公侯的府邸一般壮丽,河北的田产也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他却放弃了一切,选择了隐居在穷山之中。苏轼因此感叹,光州和黄州多奇人异士,而方山子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生平经历如同一部传奇,令人敬仰。
上一篇:百度推广登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