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亦假时假亦真全诗

民俗文化 2025-04-11 06:59www.168986.cn民俗风情

“真亦假时假亦真”,这一深奥的哲理并非孤立的诗句,而是《红楼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被巧妙地镶嵌在一副传世的对联之中。这副对联,曹雪芹在《红楼梦》的第一回与第五回中均有提及,其全文为“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一、原句及其出处

此联句如晨钟暮鼓,震撼人心。它出现在《红楼梦》的首章“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与第五章“贾宝玉神游太虚境”。当甄士隐与贾宝玉身处梦境之中,他们所见到的“太虚幻境”牌坊两侧,就刻有这副对联。这不仅仅是对全书故事情节的一种预示,更是对全书叙事手法的一种高度概括——“真事隐去,假语存焉”。

二、深刻内涵

此联句所蕴含的哲理,犹如深渊,引人深思。它揭示了真实与虚假之间的辩证关系,当虚假被普遍接受为真实时,真实反而被视作虚假。这种虚实对照,让人想起《金刚经》中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副对联还暗讽了社会对虚名、浮华的盲目追逐。将其置于《红楼梦》的背景之下,更能看出其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如贾宝玉的才华被世俗贬低,而世人眼中的“甄宝玉”实则是庸才。

三、与《红楼梦》的紧密关联

《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巨著,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通过贾宝玉的视角展现了人性美与悲剧美。而这副对联贯穿全书,既是结构线索,又是主题的凝练。它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人性的真实面貌和社会的荒诞。读者可以借此思考真实与虚假、存在与虚无之间的深层联系。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一对联不仅是《红楼梦》中的一道谜题,更是人生的一道难题。它引导我们去思考真实与虚假的界限、存在与虚无的关系。当你深入其中,你会发现,《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巨著。

上一篇:努力的英文单词怎么写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6.cn 狼蚁网络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