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现萤火虫新种

民俗文化 2023-11-27 07:26www.168986.cn民俗风情
    夏天的晚上,草丛间闪烁着点点荧光,就像夜空中散落的星星,实在令人着迷。
浪漫的古人甚至留下了“季夏之月,腐草为萤”的传说。《格物论》也曾说:“萤是从腐草和烂竹根而化生。”
其实古人不知道的是,萤火虫栖息的环境以潮湿腐败的草丛为主。而且它们习惯于将卵产在水边的草根,多半潜伏土中,次年草蛹化为成虫。
古人往往会看到萤火虫从腐草出入,于是便误以为萤火虫是由腐草本身变化而成。
抛去传说中华丽的外衣,那么萤火虫又是为何发光的呢?
发光,是萤火虫与生俱来的能力,早在它们还是虫卵的时候,就自带荧光,一粒粒圆形的白卵,形如迷你夜明珠,被雌萤产在杂草丛生的潮湿处。
幼虫时期,萤火虫幼虫形似柔软的毛毛虫,身体扁长,尾部会发光,腹部长有发达的腹足,腹足上整齐排列着许多小钩,可以辅助幼虫爬行或捕食。萤火虫会捕捉蜗牛、蛞蝓、蚯蚓等食用。
▲萤火虫幼虫,这是萤火虫一生中最长的阶段。
随后幼虫化蛹,直到六、七月夜幕降临,成虫破蛹才会而出。接下来它们将在为数不多的生命里,度过最精彩的时光。
萤火虫在田野森林里闪着微光,吸取花蜜、露水充饥,并寻找配偶,完成繁衍。这是它们唯一的飞行机会。
▲萤火虫求偶时会成千上万地聚集在一起,站在其中,宛如置身星辰的海洋。
萤火虫的发光,简单来说,是萤火虫发光器内的荧光素、荧光素酶等化学物质,在催化下发生的一连串复杂的化学反应,将把化学能转变成光能。
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几乎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反应效率达到 95%,几乎不产生热,所以萤火虫能发出冷光,并且不会因为过热而灼伤自己。
萤火虫是最著名的陆生发光生物,广布于世界各地,已知有2000多种。
近日,据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官网称,在云南发现了3个萤火虫新种分别是在丽江玉龙发现的高山扁萤,在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轿子山附近发现的禄劝扁萤,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黄茅岭乡发现的巨胸扁萤。
,还在云南发现了4个中国新纪录种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鹿马登发现了小扁萤、临沧市镇康县忙丙乡发现了扇窗扁萤、西双版纳勐腊县勐仑镇植物园发现了尼泊尔扁萤、高黎贡山赧亢发现了黑泽扁萤。
发现萤火虫新种听起来确实是个好消息,但在我们的印象里,萤火虫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
萤火虫跑去哪了?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月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唐】杜牧
唐宋时期,萤火虫频繁出现在诗词里,李白、孟浩然、白居易、李商隐都曾写过萤火虫。对于古人来说,观赏萤火虫只是日常乐事,但在今天却成了奢望。
▲成群的萤火虫在南京紫金山上的树丛中飞舞,星星点点的亮光宛如夜空中的繁星。
这是因为萤火虫是有洁癖的。它可以陆生,还可以水栖。但对水质却有很高的要求,一定不能受过污染。陆栖的萤火虫还需要遮蔽度高,植被繁茂,湿度高的地方。
而城市的钢铁丛林充斥着废气、废水与废土,很难找到干净的水源地。除此之外,光污染对于萤火虫的生存也无疑是雪上加霜。
▲日本夏夜萤火虫聚集,森林宛如童话。
萤火虫的光通常是冷艳的黄、绿色,在黑夜中穿透力强,各式人造灯光的普及,对它们影响极大。当它们想要随着夜色出动,却发现宛若白昼的灯光带走了黑夜,从而错失了求偶机会。
对于幼虫来说,敞亮的灯光同样危险。幼虫夜晚发光能警告企图攻击它们的侵略者,灯光让它们丧失了防卫的本能,使之更易受到伤害。
大量彻夜不断的强光已经影响到萤火虫的正常生活与繁殖,使其种群加速衰亡。
▲台北士林区内双溪的千蝶谷,欣赏满天莹光。
并且随着近年来农村迅速发展,水泥路代替土路,并安装上了路灯,再加上农药的广泛使用,使得农村的夏夜也变得不像曾经那样热闹。
现在的萤火虫也只得躲进深山了,而新时代的孩子们,也再难见到这暗夜中飞舞的精灵。孩子们在书中看到关于萤火虫的故事,也终于成为了只能想象的童话。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6.cn 狼蚁网络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