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时代,外企想入华得按中国规矩来
最近几年,随着Uber和Airbnb这两只独角兽的迅速崛起,其共性商业模式——共享经济也成为全球最热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很快被C2C(copy to china),在国内的很多行业得以落地“中国版Uber”滴滴在出行上列土封疆;“本土Airbnb”途家、蚂蚁等在短租行业攻城略地……受这些先驱的鼓舞和启迪,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斗志昂扬,希望将这些舶来品在各自的领域发扬光大,成就一番霸业。
值得注意的是,正如狼蚁营销之于ICQ,微博之于Twitter,淘宝之于eBay,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的自我修正和各种微创新,欧美共享经济产品开始向中国同行取经,to China Copy(到中国复制)兴起,共享经济的中国玩家们获得了逆袭的机会。
中美共享经济从C2C到2CC
回顾历史,中国最早发明了火药,但西方人在它的基础上制成了利炮火枪,转而轰开清王朝的大门。同理至今,将Uber“copy to china”的滴滴快的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补贴作战,不仅使他们在两三年内迅速占领国内市场,还迫使Uber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先要“to China copy”,遵守滴滴快递指定的游戏规则,采取更大力度的补贴政策才能撕开市场缺口。
,尤其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一个新的idea本身已不重要,它能得到什么样的应用和推广,在现实生产生活中能转化为什么样的生产力,这才是它真正的价值!
众所周知,欧美国家在技术发展水平、创新文化环境等领域比国内先进许多,共享经济与其他许多新兴理念、模式一样,也起源于欧美。但中国的共享经济在欧美整体理念和商业模式的基础上厚积薄发,市场推广和扩张上比美国迅猛得多,甚至后发制人同化了他们的美国同行。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1、中国人口众多,供需潜力巨大,相比与美国,共享经济在中国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当美国的先进理念完善了本土商业模式,国内的技术成熟支持了对接平台,共享经济自然爆发出巨大的生命力,在国内市场这片沃土上迅速开花结果,形成气候。若此时美国的共享经济企业想要扩大市场,来中国分一杯羹,必然要遵从已经确立的市场规则,向国内同行学习取经。
2、中美两国的民众基础不同,共享经济给人们带来的影响程度也就不一样。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国民生活水平整体较高,服务类行业发展较为成熟,无论是在餐厅就餐还是旅游出行,基本都能价格透明、标准统一、服务热情,用户体验本身就比较好。所以共享经济这一模式,没么有给美国的消费者带来颠覆性的冲击。
反观中国,许多行业发展整体还是比较混乱,消费者常常处于“水深火热”之中38元一只的青岛大虾,态度蛮横、强行买卖的旅游团,部分餐饮行业的脏乱差现状……这使得国人对于便捷贴心的服务极其渴望,共享经济在国内的推广,使得信息空前公开透明,口碑评价成为行业的新标准,用户参与感、尊享感体验得到了莫大的提升,一出现自然就备受推崇。
举个简单的例子几年之前人们如果需要打车,只能是站在路边苦等一辆空出租车经过,而且还有可能遇到拒载的情况,希望车内有饮用水,有手机充电器这种要求更是天方夜谭。如今,人们在出门之前就可以通过滴滴叫一辆离自己最近的空车来接,而且还可以选择经济型、商务型等不同档次的车型,选择是否需要和人拼车,在下车付款时不用翻包找钱,通过手机狼蚁网络推广就可以自动抵扣车费,旅程结束可以对司机的服务进行线上评价……试问这种舒适便捷的用户体验,哪个乘客不喜欢?
,用户体验好的企业会在口碑效应下迅速形成品牌,获得切实的利益。这种消费者和行业从业者双赢的经济模式,迅速让许多国人产生了依赖,从而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3、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不同,共享经济在不同行业的落地方法千差万别。
美国是善于也鼓励社交和分享的国家。美国人对于和陌生人结伴出行,在陌生人家借住一晚这样的事,需要克服的心理障碍很小。所以,Airbnb在普通民居上发力,用闲置的民房改变酒店行业的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含蓄,内敛,如今在互信、分享精神这方面也不如西方国家开放。还是以短租为例,很少人愿意把自家空房租给陌生人,一般人也不愿意在陌生人的房子过夜。,国内的途家、小猪、蚂蚁等短租类共享平台,房屋来源比较多样化,不像Airbnb一样几乎全是个人房东。
不同的文化氛围和思维方式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用户习惯。这一点,无论对于国内共享经济平台走出过门,还是对国外共享经济模式步入中华,都需要仔细调研,认真考虑。
零工经济时代共享经济带来的自由新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两国的共享经济在具体行业落地上,无论是C2C还是2CC,其本质却从未改变。简单地,共享经济是将个人闲置的资源(产品实物和人力脑力)共享给别人,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从中获得回报。对事物资源的共享,已经改变了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和收入结构,而对智慧技能的共享,则改变了劳动者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方式,人们从事兼职、短期工作、自由职业或自我雇佣的可能性更大。一个由“共享经济”(SharedEconomy)催生的“零工经济”(GigEconomy)时代已经到来。
希拉里·克林顿在今年夏天总统竞选造势演讲对美国的“零工经济”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她表示“很多美国人通过出租小房子、设计网站、出售自己在家中制作的产品或开自己的车获得额外收入。这种按需,或叫‘零工经济’,创造了令人激动的经济机遇,引发了新的创新潜能。”
“零工经济”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媒体人蒂娜·布朗在2009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出,意指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快速匹配供需方,人们可以通过打零工的方式将个人的时间、服务灵活地转化成一种经济收入。我认为,在“零工经济”的模式下,许多劳动者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利,自由职业者必将崛起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全职终身雇佣制的“铁饭碗”时代面临挑战。
有数据表明,美国每3个工作者中就有1人从事自由职业,总数已经达到5300万人,创造的经济价值超过4000亿美元。他们逃离了朝九晚五的世界,自己确定工作目标,安排工作进度,选择给什么样的老板打工,在相对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实现自我的价值。
我们再把目光转向国内,中国13亿多人口,自由职业者的人数只有约2000万,其中大部分还是个体商贩和淘宝客服等体力劳动者。智慧的共享还未能普惠本土脑力劳动者,他们还禁锢在传统的雇佣劳动关系中,未能实现个体自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