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农村将会造就怎样的未来
(速途网专栏 作者马继华)随着宽带网络与4G的建设,智能手机的流行,互联网正在深入到农村去。国家要求运营商降费提速之后,上网基础设施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而农民的网络使用费用也将更平易近人。
,农村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方便上网,或者有能力上网,比如很多文化程度较低的老人,即便可以通过手机等上网使用一些简单的功能,也谈不上更多的网络应用。在农村网络经济的发展中,率先从一些容易接受网络、有能力使用网络的人开始,然后将整个农村社会带动起来,始终是最好的选择。
在实践中,一家早已深入到农村发展多年的网站村村乐就是通过招募20余万网络村官、能人,然后利用农村的骨干力量在线下做农村市场的推进,实践效果很好。早年,中国移动在发展农村通信市场的时候,也是坚持这样的方式。可以说,从能人入手,从村官入手,是开拓农村市场不二法门。
中国的农村社会相对闭塞,,这里说的闭塞只是相对城市。因为多年来外出学习、打工的人群增加,传统的农业社会基础正在瓦解,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农村中多剩下一些留守家庭,包括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这种情况无形中给互联网在农村的发展制造了很大的麻烦。
不过,事情都有两面。因为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也经常回家过节或者在一定年龄或结婚后返乡工作或创业,这些人在大城市接受了互联网知识,也已经离不开互联网生活,他们成为了网络下乡的重要牵引力和需求者。这部分人想上网,能上网,还会上网,甚至很多人要把一些在城市时的网购习惯带回老家,电商下乡的启蒙完成了。
返乡的农民工与驻村的大学生村官们不仅希望借助网络享受到城市里的购物便利和商品使用,多数还拥有将农产品通过网络进行销售的创业梦想。如果针对这些人建设一些社区型的网络应用,并对其进行组织提升,还在创业或者销售等方面予以资金和资源支持,一定会让互联网公司拥有更好的用户黏性,也会扎根在基层。
,互联网即便进入农村,在一段时期内也绝对达不到在城市的发展水平,更不要企图用城市的方式使用互联网。相对城市,农村信息闭塞,消费者教育缺乏,辨别能力弱,导致在购买时对产品的价格、材料、功能等信息了解严重不对称,消费者并不了解产品的真正功能和特点,总是凭借对产品外观、其他消费者的口碑传播和现场人员的介绍等做出购买决策,缺乏理性的购买思考。在这种情况下,走类似O2O的道路,让线上线下结合起来,让线上的商品在线下有能人落地促进才是所有互联网企业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
农村文化活动较少,大多数人借助电视来获取简单的社会与商品信息,很多商品购买需求往往来自道听途说。农村与城市不同,大多数人有更多的时间面对面沟通,甚至很多村庄仍然存在自然形成的“舆论场”,以此就形成了强大的口碑传播效应。亲友之间的交往远远多于城市,老死不相往来的邻居更是罕见,所以,农村市场恰恰比城市市场更适合做口碑营销。
互联网进入农村,可以借助一些意见领袖的口碑作用,让他们成为网络与农村实体社会的桥梁,所以,掌握这些意见领袖或者传播地异常关键。
在农村,各地的小卖部往往都是人员经常聚集的场所,还有村委会、健身场,或者一些具备地方特色的建筑及社团等,将这些地方率先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大大有利于农村互联网的建设。前些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等都建设了信息站等,有效的提升了农村信息化的水平或老百姓的认知。媒体也报道,村村乐网整合了农村的1万余家小卖部,通过为小卖部提供免费Wi-Fi和在电脑上安装一套管理系统,收集数据,如此几乎等于进驻了1万个乡村,既为这些小卖部提升了销售能力和客户吸引力,也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互联网发展战略。
农村还重视节日消费或者集中消费,过年过节的时候,亲友往来频繁,外出打工或学习的人返乡,嫁娶庆典活动增加,正是农村消费的关键时刻。村村乐就通过在各种关键时刻进行路演巡展、电影下乡、文化下乡,占据村委广播、农家店、农村旅游、农村供求等主根据地,甚至还会提供农村贷款与农村保险理财,在很多村庄牢牢的占据了老百姓的第一印象。
互联网农村一定有广阔的未来,农村社会与经济发展也急需融入互联网的力量,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和返乡农民工等的致富愿望给了在农村撒豆成兵的能人种子,而农村固有的圈子意识和熟人经济更是给了互联网行业做口碑营销的天然土壤,信息获取的不便利和不易改变认知的文化生态更是给了先入为主的企业建立根据地的信心。未来很美好,市场空间也很大,互联网农村将会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